【體路專訪】本港民間提倡「單車都市」概念已久,然而受制於都市規劃、社會風氣等因素影響,單車通勤文化始終未能植根香港,單車仍然維持於娛樂及競技層面。近月將軍澳景林商場完成活化改建工程,舊日屋邨商場重新規劃為單車主題商場,又吸引前單車港隊何兆麟及前職業車手陳佑翹落戶開設單車學院及單車店,冀以此為「一站式社區單車生活圈」的基地,促進單車友善文化。
近年「基滙資本民坊」積極翻新活化各區舊型商場和球場,例如用色鮮艷的體壇「打卡」新去處「啟業主場」及「明德商場」,籃球以外,單車亦為港人熱門戶外活動及出行工具,民坊今年裝修90年代落成的將軍澳景林商場,並以單車主題重新包裝,更騰出街市範圍設計成「單車駅」,邀請兩位前單車運動員何兆麟(Alan)及陳佑翹(Roy)承租開設單車學院及單車店,商場內又設餐廳、淋浴間、儲物櫃、維修站等配套,方便於鄰近單車徑出遊的車友,期望從五大元素,包括教育、服務、生活、科技、旅遊振興單車文化。
Alan在役時曾贏得2001年全運會金牌及2002年亞運會銅牌,他自2003年退役即開設單車學校,於單車界打滾多年,他感言少年時代踩單車被視為「飛仔」象徵,而且多年來單車亦被各處拒之門外,單車主題商場落成反映社會終認同單車的價值,「香港社會唔係好單車友善,交通工具唔上得、商場又唔入得,而家有商場歡迎真係好開心。」他指過往教班過程如遊牧民族,教練動輒要到貨倉搬車,今落戶商場有敞大空間作基地,有助提升教學和訓練質素,「以前教班要喺單車館門口集口,我哋冇自己倉,只可以鎖車喺街,咁車擺喺街,質素就會冇咁好;而家可以用靚車,喺商場集合拉筋,就算落雨打風都可以用單車機一齊練。」其學院專責教學,同時會定期舉辦單車主題講座和工作坊,讓大眾學習單車知識和文化。
Roy十多年前加盟Alan車隊訓練,因而結緣,2010年左右他曾赴法國加盟職業車隊,後來返港開設單車用品店,今次獲Alan邀請重回成長地將軍澳開店,因應顧客需要銷售各款單車,又提供個人化噴漆及單車維修服務,他指本著「待人車如己車」的宗旨出發,希望以自身經驗協助顧客了解單車,「一路覺得好多鋪頭賣嘢為搵錢,但佢哋唔清楚一個顧客或者踩單車嘅人需要乜嘢,冇喺用家角度去理解,所以我點樣對自己架單車,就會點樣對人哋架單車。」商場內除有兩人開設的單車相關店鋪外,亦有一間紮根多年的租賃單車小店,Roy指三家分工清晰,各攻銷售維修、教學及租借範疇,相輔相乘,互利共生,更可形構單車社區,促進車友互動,「將軍澳冇一個固定地方做單車服務,好分散,唔似得沙田、大埔咁密集,希望可以匯聚單車歸一去一個點,解決市民搵資源嘅煩惱。」
儘管港人對單車絕不陌生,競技層面更人才輩出,但兩人直言單車依然與生活切割,尤其Roy曾於單車文化發達的歐洲訓練作賽,與外國相比,香港「人車共融」、「道路共享」的文化仍然落後,「我喺馬路踩單線單程,後面冇車會響按,你走咗佢先踩油,呢樣嘢我係香港從來未見過。」共融議題說易行難,其中關鍵全繫於尊重和理解,Alan指單車商場落成後,亦與社區商討執行和規劃細節,「大家要協調,因為村民未必鍾意咁多單車出現,出面其他人可能會覺得好開心,但居民或者覺得會阻住,又會撞親人,所以我哋都規劃咗啲路,研究點樣盡量唔會阻住人。」 展望未來,兩人希望以單車商場為助長車友交流的引子,建立社區特色,長遠促進單車友善文化。
圖、文:洪量丰(部分圖片由公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