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在過去的數星期,我一直與自己的內心世界搏鬥,思前再想後,透過迷信或專業方法,讓我更加認清自己的內心世界,並意識到問題的根源所在。回望過去,我的童年滿佈是足球、足球和足球,然而還籠罩着很多不必要的壓力,直到這刻才發現,原來它對我的影響非常深遠。
成世流流長 挫敗很正常
童年理應充滿歡樂,無限的想像力既能飛天也可遁地,無拘無束地嚮往身邊的每一事和每一物。在充斥著非一般的壓力成長下,促使我成為一位處事井井有條,具備一定效率的小伙子。或許有一定的工作經驗,我或會比朋輩優秀,可是,背後埋藏着的陰暗面卻是抒發不了的壓力和負面情緒,更可怕的是包含着一種情緒勒索的價值觀,別人說我好,我便是好;別人說我不好,我便是不好。有些人會因為自己的空虛,不自覺地把寄托放於他人身上,或許起初是為了培育或拔苗助長,但漸漸地施加無窮無盡的壓力,其後變成一種依賴,甚至變成一種應份。
當然,有時候現實殘酷迫使我們無法直接面對,遇到挫折和失敗,理應鼓起勇氣直接面對,正面地直接正視問題而非選擇逃避,又或者推卸責任,為顧全面子輕描淡寫地對周邊人說只是因為他/她/它的問題。猶如忠言逆耳的道理,誰不愛聽別人讚美的說話,誰不愛聽自己想聽的說話,但若然過分地指責別人,忽略自己的問題,卻是人生中最失敗的事情。
還記得大半年前某一天,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台灣「國際美人」鍾明軒的短片,他說:「我們就是要做自己,做是一個動詞,自己是一個名詞,只要你了解自己,便可以做自己。」人一生總會有無窮無盡的得着和失去,不要過分地集中於失去多少,反而更需要集中於自己擁有多少,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便足夠了。
假如你試想像世界就是一塊鏡子,你看見身邊的人和事,可想像成為是自己心裏的一個小想法,然後嘗試把中心點放回自己身上,你會省卻了很多不必要的負面情緒。因為我們要好好為自己而活,而非為別人而活,你,認識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