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運動和商業管理近年成為城中熱話。東奧之後香港運動員得到前所未有的曝光率,令品牌 和商業贊助大大增加運動員的收入。但羅馬亦不是一天建成,出戰東奧的精英運動員也只是少數。香港最熱門的隊際籃足項目並未見得有起色,要整頓香港整個運動界看來仍然要多一段時間,籃足運動員要有精英運動員般的待遇也只能説是未來可期。期待籃總和港足新管理層各施其職,或者亦可以將重點放於即將建成的啟德運動園,相信會是香港運動界未來的其中一個要點。
筆者區區一個無名大學生,揮筆寫字就當然容易,要成事必然是萬般艱難。但世上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有心人只要找出真正問題所在,筆者相信籃足未來將會有突破性發展,例如賺錢。
講籃足,講賺錢,第一時間必定想起歐美各大運動聯盟。
但籃足球賽要賺錢靠什麼?最簡單一個字 – 人(AKA 球迷/觀眾)。
根據美國Front Office Sports資料顯示,車路士於上週公佈全年收益,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的稅後虧損為 1.964 億美元。 前一年,車路士仍然有 4900 萬美元的利潤。球會直言將大部份損失歸咎於「閉門作賽」,以及銷售利潤下降和球員分成增加等。 單單球賽收入一項就淨跌 6200 萬美元,全年總收入得 970 萬美元。主席Bruce Buck表示如果不是疫情影響,有信心今年的營業額將創下歷史新高。但他相信 COVID-19 將繼續影響球會的財務狀況。 車路士並不是唯一一個虧蝕的歐洲足球球會。祖雲達斯蝕 2.466 億美元,收入跌 16% 得 5.651 億美元;曼聯全年亦虧損 1.268 億美元。 車路士的虧損數字本應還要嚴重,幸得上年賽季和歐洲冠軍聯賽中的成功,球會的轉播收 入才由 2.463 億美元增長至 3.693 億美元。稍微幫補一下,卻不能止蝕。

所以,球迷的重要性比大家想像中重要。不論任何一個歐美職業運動聯盟,甚至NCAA大學 比賽,球票是其中一個最大的收入來源,目的是為了將最多的觀眾帶入球場。多球迷入場等 於多入場費,亦等如多消費。外國賽事管理有許多不同的專業,票務管理是美國運動商業界 中不能劃缺的重要部份之一。港籃足的而且確可以首先從球票中出發,來找出突破關口,再 慢慢將賽事從不同角度更專業化。
當然,外國跟香港不能相提並論,但不同聯盟也有不一樣的票務專業管理方法。要是多花時 間研究,必能找出解決方案。例如MLB球隊的可變定價(Variable Pricing),NBA球隊的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和NCAA 的不變定價 (Static Pricing),會因應其球賽的性質幫助球 隊賺最多的入場費。香港籃球和足球又可否找到自己獨有的管理方法呢?
票務策略並不是本文的重點所以不會深究。重點是一個運動項目,一個聯盟的發展和管理 方向。有人嘲笑WNBA是一盤蝕錢生意,但沒有看到它是個提供平等機會的一個平台,一 個小朋友入場會看到希望的籃球場。NBA也不是每一隊亦能賺錢,但他們亦能找出自身一 套管理30隊球隊的方法,並不是放棄蝕錢的球隊。
一個職業聯盟理應渴望吸引最多的觀眾入球場,帶給球迷最好的球賽體驗,用運動的力量 來為自己的城市建立正能量。香港足球球迷看英超開電視便可以,大家付入場費進場要看 到的不是歐洲水平的賽事,而是一個香港獨有的足球比賽體驗。賽事管理成功,球迷樂而忘 返,球隊和聯盟有錢賺,籃球足球運動員有穩定收入,筆者認為這個就是理想的職業運動聯 盟生態圈。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球迷們掛在嘴邊的英超和NBA也經歷了許多歷史性的改變才有今日 的樣貌,連NCAA在百多年後亦終於允許自己的學生以運動員身份獲利。香港籃足的歷史 性改變又要等多久呢?
文:Winson Tam(運動商業管理系碩士、NCAA一級女子籃球隊助理、NCAA一級運動法規 部助理、運動時事文章作者。BSc Drexel University, MBA Seattl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