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訪】青春是學生的最大本錢,除了讀書,許多學生亦會培養一些興趣,在學校以外感受生活中的樂趣。今時今日也許仍有人覺得,興趣和學業難以兼得,只能在兩者當中取捨。今屆由青苗基金舉辦的「香港傑出學生選舉2020-21」7位得獎者之中,則有兩位來自聖保羅男女中學的學生運動員,到底他們是如何在兩方面取得平衡?
「周身刀 張張利」
中五的李鈞瀚(Andrew)可謂十項全能,他曾經在學界劍擊、游泳及越野跑賽事奪獎,同時身兼多職成為校內管弦樂團主席、學生會內部事務主席,也在多元發展之下維持高水平學術表現,取得學校的獎學金。Andrew坦言小時候在父母安排下報讀各種興趣班,培養了他在多方面的興趣,即使現在將每日時間表排得緊密,但他指全都是自己所享受的事,不會覺得太辛苦。
聽到這裡,或許大家都有疑問,他到底如何分配時間?Andrew指參加每項活動前,都會考慮到會否影響時間表的編排,即使身兼數職但仍要盡好所有責任,不希望因此成為藉口。不過發展興趣的同時,當然亦有取捨,「平均在上學日只睡5小時,始終時間並非無限,所以希望盡量推動自己,犧牲一點睡眠也難免。當然試過上學沒精神,但習慣了就問題不大。」為了在來年應付公開試,Andrew表示正開始將重心放在學業上,希望未來能隨父親步伐,成為一位醫生。
對於在眾多興趣中最重要的一個,Andrew對於劍擊情有獨鍾,更因為一次受傷而被他形容為「記一世的經歷」:「記得小六時的學界重劍決賽,當時對手在比賽末段不慎弄斷劍尖,一部分插在我的大腿上。當刻我沒太大感覺,只想快些打完最後兩劍,最後勝利了。我回去更衣室才發現條褲變了紅色,於是馬上入院治理。」忘記自己眼前的一切,投入決勝負的一剎間,那種刺激和執著便是青春的證明,同時令Andrew對於「傑出」二字有了新概念,「我覺得傑出的定義,就在於努力奪鬥的人如何面對逆境,在過程中嘗試找方法去證明自己,我認為這個理念已代表了傑出。」
除了以醫生為目標,他最大的心願是帶著「記一世的經歷」心態去成立非牟利運動機構,讓基層小朋友體驗運動樂趣及箇中的得著,「希望可運用自己能力與他人分享,正因為運動及其他興趣給予我很多機會,因此想更多人得到這些得著。即使日後未必能以興趣成為職業,但這些經歷是會令你一輩子都會記得的。」
克服先天缺憾 棒球改變生活心態
同樣以醫科生為目標的還有中六的余彥朗(Paco),這點就要從他5歲時説起。Paco在小時候被媽媽發現經常單靠左眼看東西,經檢查後發現其右眼患斜視、弱視、深近視及散光,在學習及生活上造成不便。正好當時他受姐姐薰陶下學打棒球,並如常與其他小朋友一起訓練,惟後來看東西時發現有重影,間中會看不清楚來球。「剛發現有眼睛有事時,醫生想我多戴眼罩訓練右眼視力,那時我還對自己的問題沒甚麼概念,但覺得戴眼罩不舒服,也好奇為何全班只有我一人要戴。」生性樂觀的Paco亦視自己如正常人無異,繼續靠練習提升棒球技術,直至10歲時透過手術改善視力,克服先天的缺憾。他亦因此立志成為眼科醫生,協助其他有需要的人。
憑著毅力和堅持,Paco在3年前入選香港U15少棒隊,同年助港隊在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奪得第4名,以及出戰亞洲青少棒錦標賽。他視這份經歷為10年棒球生涯的最大回報:「能夠親身與其他國家比賽的經歷很難忘,雖然我們的水平未必及得上,但我終於可以將一直所付出的努力發揮在國際賽上,對我而言感受甚深。」講求團體精神、場上分工的精細,加上球隊練習不分日曬雨淋照樣進行,球員打遍滿身泥濘亦只為對勝利的執著,這是僅屬於棒球的熱血。一路走來,這些經歷所賦予的得著早已植根在Paco心中,「即使日後在生活中面對各種逆境,我都會想起以往打棒球的日子,讓我成為更堅強及刻苦的人。」
為了應付學業,Paco於去年減少打球,轉而在母會擔任棒球助教,帶領不同年紀的小朋友訓練及比賽,「如果有人遇上我小時候怕球的問題,我希望以自身經驗作循循善誘。」身份上的轉換讓Paco見識棒球的另一層面,認為做教練與球員各有挑戰,「做球員需要專注於技術層面,在每個細節上做好。教練則除了制訂訓練內容,還要有心理層面的考慮,讓球員享受在團隊付出的感覺,以及共同面對在場內的各種逆境,兩者都是有挑戰性的崗位。」從小時候患上眼疾等各種困難經歷,所練成的勇於挑戰心態,成為他自我探索及持續進步的關鍵。
學生小檔案
姓名:李鈞瀚(Andrew)
就讀學校:聖保羅男女中學
就讀年級:中五
重要成績:
2018-19 校內最佳男運動員
2018 泰國劍擊總會Minime Series男子重劍U14組冠軍、U17組季軍
2017亞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公開賽香港賽區 金獎
姓名:余彥朗(Paco)
就讀學校:聖保羅男女中學
就讀年級:中六
重要成績:
2019 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棒球賽第4名
2018 香港少棒聯盟Junior League亞軍
2017 中央音樂學院二胡考試八級
圖、文:李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