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訪】運動競技,攸關勝負總在剎那之間。這個彈指即逝的一瞬,在田徑的短跑場上,尤甚;一個動作處理不好、一下換氣時機不對,隨時由贏變輸。從2011到2021,香港短跑好手吳家鋒終於追上擱在頂端逾十年的10秒28香港紀錄。卸下心頭大石再尋突破,「一切從忘記開始」,先把過往吸收的清空,才能學習一切可能把PB(個人最佳)一再推前的技術。
常言道,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機會這回事,也儘可由一己創造,吳家鋒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去年東京奧運後,中國奧運代表團來港,在一場運動示範活動中,吳家鋒「膽粗粗」主動問在東奧男子100米決賽得第6名的蘇炳添,能否讓自己跟隨一同練習,換來蘇炳添一句爽快的「OK!」,才有了這個發生在大運中心體育館的故事。
蘇炳添在第一課就指出我的問題所在,和可以改善的地方。
1月中旬北上,經過21天的隔離後,上月8日前往深圳運動體育學校報到,四天後,迎來與蘇炳添的第一次同場練習。雖說同場還有3、4名國家隊代表,但餘人都在去年12月左右完成冬訓且已進入準備比賽的狀態,就只有吳家鋒與蘇炳添還在「冬訓」當中。
吳家鋒說:「蘇炳添在第一課就指出我的問題所在,和可以改善的地方。簡單來說就是要用大肌肉、核心肌肉去跑,以往我總是忽略了臀部肌肉的用力。」要將臀部肌肉當成「發動機」,吳家鋒坦言是由零開始:「這其實是一個感受,急不來。最初我只能以原地抬腿的動作練習,然後模擬行路的動作,經過三星期後終於可以應用在慢步之上。」把看似平常不過的動作,由日常生活逐步滲入訓練當中,繼而可在比賽中輕鬆發揮出來;知易行難,欲速則不達,蘇炳添當時用上了足足1年,始能把動作完全融入到跑步當中。
「第二點就是針對性做足踝練習,加強剛性力量。足踝發力要快,然後放鬆,再發力」,外行人如我,聽了還是白聽。吳家鋒補充說:「蘇炳添在2017年全運會後開始接觸這套練習,嘗試了兩、三個月後,在2018年的室內賽季接連做出好成績(60米跑),同年6月底再於國際田聯(現稱世界田徑總會)挑戰賽馬德里站,跑出平當時100米亞洲紀錄的個人最好時間9秒91。」吳家鋒續道:「和蘇炳添一同跑斜路練習就會發現,他雖然不及我高(1米71 vs 1米80),但我卻發現他的高度是和我一樣,這代表他夠力支撐、可以好自然彈到好高。」
我來就是要學習,要學習新的東西,就得先把過往所學暫時忘掉。
此前有五、六年備受阿基里斯腱輕微撕裂的傷患困擾,在吳家鋒眼中,今年二十有九仍能有這樣的訓練機會,份外感恩。他說:「我來就是要學習,要學習新的東西,就得先把過往所學暫時忘掉。學習改善缺點,缺點越少,表現自然越好,尋找突破就是不停學習,除了技術性問題,就是如何防止傷患。」這位香港百米飛人續指,過往所學是有優點,也有不足之處,待真正掌握了新技術 後,就會再和已經跟隨足足12年的畢國偉教練埋首研究。吳家鋒說:「畢sir也指我再非18、22,不能靠『量』去練習,要練得有質素。」
談到中、港兩地訓練的分別,吳家鋒不諱言在國內練習的質素的確高出很多:「最根本的分別,是這裡不允許在傍晚6時後練習,這是身體恢復的問題。」他又以跑長課為例,「在香港跑五個200米,中間可能休息10分鐘,這裡則是計心跳率,當心跳率下降至一個水平時就再跑。這樣自然更加精準,畢竟每個人都不同,劃一的休息時間對每個人的效果都不一樣。」
北上練習後重拾寫日記習慣的吳家鋒,在電話訪談間仔細翻閱日記,娓娓道來兩地訓練不同之處。他說:「這裡動作要求細緻一點;時間許可的話,每一課練習後都會做水療,又有專人物理治療師每晚按摩,基本上我練習了10天後就適應了,身體再沒有『爆酸』的感覺。」
日復日肩並肩與蘇炳添一同練習,時而練斜路跑,時而練長課,為的就是要提升速耐力,「跑200、250米長課時,會要求自己跑得再快一點,或是縮短中間的休息時間來提升極限」。吳家鋒也經歷了第一次穿上負重衣練習的感覺,在雙腿褲管各加入4塊每塊重200克的鐵片。
談到當下所做的一切,吳家鋒直言是「目標先決」,而且目標明確,就是今年的杭州亞運。誠然,花上十年終於追上了夢寐以求的香港紀錄,下一步自然是要寫下只屬於自己的一頁,饒是吳家鋒心目中未有一個確切的時間,但如他所言:「視乎我在這裡的訓練能得到甚麼,是否能應用新技術並融入到跑步當中,如果我能做得好,不用去特意設定一個時間上的目標。」
文:三井
圖: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