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專訪】殘酷現實中力爭上游 黃尹雋學成歸來的啟示



【體路專訪】去年6月起黃尹雋負笈中國雲南跟隨內地跑團訓練,並在今月初完成練習回港。「雖然在當地訓練的公園很大,但始終都是在香港跑較舒服。」離家多時的黃尹雋惦念在九龍仔練跑的那份熟悉。目前在養傷中的他,計劃在短期內再赴外地訓練,這次的目的地將是美國。離開之前,他訴説著這8個月來的體驗,以及對跑步有增無減的決心。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黃尹雋去年跟隨「易居馬拉松俱樂部」默默苦練,期間在9月出戰陝西全運10,000米及全馬,及後在12月的會內測試賽以2小時18分59秒完成全馬,較他此前的香港紀錄快半分鐘。雖然並非正式賽事,因此成績不被列入香港紀錄,但也足以印證他的努力,「大半年後覺得自己的實力進步了,以前對於系統化訓練沒太大概念,現在亦感覺與更高的水平有所接近。」

在中國訓練期間,黃尹雋跟隨了名帥李犁(James Li)(左)訓練。(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北上開始,他便跟隨了著名教練李犁(James Li)。出生在四川的李犁,在80年代遠赴美國攻讀博士,入籍後再擔任美國田徑隊的中長跑教練。他曾經培養拉加特(Bernard Lagat)於2007年贏得世界錦標賽男子1500米及5000米兩面金牌,並當選2007年度美國最佳田徑教練。去年李犁開始擔任「易居」總教練,黃尹雋因此能夠接受名師指導,「中國一向採用保姆式訓練,大小事都會幫運動員全程安排。不過教練的方式則較外國化,他會要求運動員學習如何思考,以及多了解自己的身體。譬如每人練1課之後的感覺都不同,他不會強逼你去繼續跑,而是靠自己調整休息以慢慢達到訓練要求。我覺得現時跑主課比以往輕鬆,可能在練習都做到接近比賽的水準,譬如現在練4個3,000米,平均每個我都可以比去年快20秒,我認為是幾明顯的進步。」

8個月以來從內到外的進步,不止是實力,更多的是心態。教練曾向黃尹雋舉出世界級跑手的訓練例子,使他明白冠軍也是人,同樣會面對擔心訓練不足的問題。而且每次比賽和練習均是過程,別太介懷此前的成績,著眼於未來的訓練就能夠跑出理想時間。本來下月2日在捷克舉行的布拉格半馬錦標賽,將是他另一次的試煉,可惜目前因為肌肉拉傷而錯過賽事。不過他計劃在傷癒後繼續跟隨李犁,以及與中國隊跑手到美國亞利桑那州訓練及比賽。若有機會出戰9月的杭州亞運,亦不排除會為香港出賽,至於目前到美國的訓練安排仍有待落實。

能夠與隊友感受跑團生活,亦是今趟北上的全新體驗,「在當地練習感覺上能夠比香港時專心,一來整班人訓練時的氣氛很好,隊友們練完便一起回去休息,教練基本上亦每一日與我們生活,這種氛圍在香港則較少見。」他透露成軍3年的「易居」起初只以贊助跑手為主,後來則聘請教練再邀請全國不同長跑好手一同集訓,並以外國跑會的形式營運,「中國的跑步市場比較大,運動員能夠直接透過比賽獎金維生,另外可能有來自商業的資金贊助,但香港基本上沒有所謂成功的門檻。可能水平像我一樣的中國業餘跑手,他們的贊助商可能1年都會給20至30萬元,當中未包括其他額外收入,所以感覺上香港不是跑得不夠快而沒有資助,而是跑得再快也沒有用。」

黃尹雋去年在社交平台撰文,質疑香港體育學院現有訓練金額及薪酬機制不適用於所有項目,並舉例稱若跑出全馬世界紀錄,但未能在取得好名次,仍只屬月薪約7000元的成年隊級別,帖文亦一度獲得不少迴響。在他的Facebook專頁自我介紹的一欄,更寫上「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被)看起?」,道出長跑運動員在香港的困難。「香港人有時也不是『搵錢至上』,但總覺得沒錢一定不行,我們要找很多方法去賺錢生活,然後才有辦法繼續跑步。反觀中國運動員的包袱則較少,能夠更專注地跑步,不過當他們進到省隊時,省隊則有權要求你比賽與否,相對上較少自由,所以兩地跑手的壓力來源不同。」單憑一己之力,他認為難以改變香港的跑步生態,最直接的方法始終是靠商業贊助,雖然投資運動的初期回報較少,發展上是會有困難,但潛在回報亦可以很大。

雖然憑現時的影響力,他感覺未能為跑界作太大貢獻,唯一可做的是讓自己跑得更快,盡力讓香港跑手贏得更多曝光機會,「達到高水平後做甚麼事都會更容易,老實説句,運動競技就是要先談成績,若然我跑出好成績,後來的人就會有個目標去追趕。」

香港紀錄只是夢想的首步,若要躋身亞洲甚至世界前列,就必須將目光放遠,他由數年前至今仍沒改變想法:「現在我著眼於自己的進步多於破紀錄,以前我一個香港紀錄都沒有,當然是很想去打破,但後來發現破了都沒有分別,可能出到去比賽都是被拋離。可能這樣説有點『放負』,但感覺香港已經很少人跑步,因此贏了也不會太特別,但輸了就會不開心。不過在這段訓練日子,我重新遇上一些令我拼命追趕的對手,使我更有動力地跑下去。」旁人聽起來或許會認為他自傲,然而做夢也要談勇氣,這份精益求精就是他進步的根本。

圖、文:李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