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能代表自己國家隊上陣,甚至出戰世界盃、歐國盃、亞洲盃等,相信是每位足球員的無比光榮。現時保持最高國家隊上陣紀錄的男子足球員是有196頂「喼帽」的科威特前鋒艾慕達華(Bader Al-Mutawa)。不過同樣有留意女足的小編卻發現,最多國家隊上陣次數的女足球員、美國名宿莉莉(Kristine Lilly)擁有逾300次紀錄,比艾慕達華代表國家隊次數更多的更有27名球員。究竟為何女足球員會比男足球員在國際賽上陣更多?
根據國際足協(FIFA)紀錄,歷史上代表國家隊上陣最多的男子足球員是37歲的科威特前鋒艾慕達華。2003年已為科威特國家隊上陣的艾慕達華曾於2010年連續贏得海灣盃及西亞錦標賽,19年來為國家攻入56球。上月14日,他為科威特出戰亞洲盃外圍賽,是其第196次在國際賽上陣,正式超過馬來西亞名宿蘇進安成為男足的「喼帽王」。
現年71歲的馬來西亞名宿蘇進安於1969年11月、年僅19歲時已首次為國家隊上陣,出戰過1972年慕尼黑奧運及1980年亞洲盃決賽週等大賽。他於1984年退出國家隊,將歷時近15年的上陣紀錄鎖定在195次。專門統計足球數據的「紀錄·體育·足球數據基金會」就紀錄到,若計及非A級賽的話,蘇進安的上陣次數將達219次。
在國際賽上陣次數排行榜排第3名的與艾慕達華同樣是現役球員:葡萄牙球王C朗拿度。C朗拿度已為國家隊上陣189次,最快可以在年尾世界盃決賽週期間追平蘇進安的國際賽上陣紀錄。
然而,若將艾慕達華的上陣放入女足上陣的排行榜,196次只能排在28位。歷史上為國家隊上陣最多的女足球員是美國傳奇球員莉莉,共有354次上陣紀錄,同鄉萊特(Carli Lloyd)及皮雅絲(Christie Pearce)則分別有316及311頂「喼帽」。現役球員最多的就是加拿大名將冼佳雅(Christine Sinclair),暫時與皮雅絲並列第三位。為國家隊上陣200次或以上的女足球員共有26人,當中包括11名美國球員、3名加拿大球員,中國及瑞典亦各有兩人。
就此比較已發現,一眾女足名宿的國家隊上陣次數絕大部分都會比男足多,究竟原因何在呢?稍稍Google一下,發現早在7年前已有外國球迷提出類似問題。歸納小編觀察及外國球迷理解,大致能歸納出三大原因。
首先,每年女足國家隊比賽數目其實比男足還多。以今年為例,FIFA為女足訂下的國際賽期共有6個,分別是2月、4月、6月、8月至9月、10月及11月,其中仍未包括年初的亞洲盃及7月的南美洲、大洋洲、歐洲及非洲國家盃。反之,男足只有1月至2月、3月、5月至6月、9月,以及年底世界盃賽期。撇開洲際盃賽賽期,女足球員今年最多可為國家隊上陣13場,男足球員則最多只有10至12場。
女足國家隊較多會在國際賽期舉辦多國盃賽,例如「SheBelieves Cup」、法國錦標賽及四國賽等,相比男足的國際友誼賽有更高競爭性,球員亦較願意為國家上陣。
第二,過往各國女足較少設立梯隊,不少女足球員在15、6歲時已成為「大國腳」。以莉莉為例,她於16歲的高中年紀已作「地標戰」,國家隊生涯長達23年,與莉莉同日獲首頂「喼帽」的咸姆(Mia Hamm)當日更未滿15歲半。日本名宿澤穗希1993年為國家隊上陣時,亦年僅15歲3個月大。放眼香港亦有類似情況,林永嫺、曾柏同及陳穎霖等新星於15、6歲已為港足上陣。
女足球員比男足球員更早上陣,亦帶來另一個女足球壇的情況。由於女足參與人數遠較男足少,教練能選擇的球員也自然較少,間接令一些有潛質有實力的小將更早為國家隊上陣,也令她們未來持續獲選的機會大增。
最後一個原因,與賽期頻密程度有關。即使在歐洲頂級的女子西甲、法甲及英超等,隊數均不及男子聯賽。上述三個女子聯賽的隊數分別為16、12及12,但男子西、法、英聯賽同樣有20隊參賽,變相令女子球員一季參加的比數遠不及男足。以上季奪得本土雙料冠軍及女子歐聯亞軍的巴塞隆拿為例,即使在兩項淘汰賽均進入最後階段,全季比賽數目亦只是45場。反觀男子球員,上季同樣在三項盃賽踢到最後的利物浦,陣中兩名主將沙拿(Mo Salah)及文尼(Sadio Mane)共上陣70場,征戰里數接近200,000公里,而且有6成的賽事是在休息不到5天的情況下就要踢下一場。
比賽多少及賽期頻密程度,與球員受傷機會成正比。前一季為巴塞及西班牙國家隊征戰71場比賽的柏迪(Pedri)只休息兩周便重投訓練,備戰去季賽事。結果他於去年底因大腿傷患復發缺陣,及後更發現傷勢比預期嚴重。女足球員休息相對充足下,因肌肉疲勞而受傷的機會自然較低,為國家隊上陣的機會亦自然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