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訪】今月初歷史性捧走「渣打大專七人欖球邀請賽」銀盃冠軍的香港浸會大學女子欖球隊,過往數年一直在大專欖球界浮浮沉沉,最好成績是在2011年在大專七人欖球賽得第四,今年一眾女將成功衝破重圍,原來「秘密武器」是擁有田徑底子的隊員。
港隊華將中最為人熟悉的例子是男子七欖代表姚錦成,他當年由田徑轉打欖球,以敏捷速度見稱,成功在香港七欖站穩席位,而在今年的浸大女隊中也有四位成員有田徑底子,當中包括隊長鄭樂童和新人譚宇晴,在浸大讀運動及康樂領袖學士三年級的鄭樂童更榮膺賽事最有價值球員(MVP),令外界對浸大女欖刮目相看。
隊內沒有「球星」,連去年坐陣的唯一港隊代表潘栢茵亦畢業離隊,去年成績只在渣打大專賽奪銀碟錦標,今年能夠首度闖入銀盃決賽更登上后座,隊長鄭樂童認為關鍵是:「因為我地有Heart!」這位今年即將畢業的浸大女欖隊長坦言,浸大相比當日決賽對手擁有多位港隊成員的香港理工大學女隊,體能和技巧也有一段距離:「我地一個港隊成員都無,最勁得Stella(譚宇晴)係港隊青年軍。但我地每一球都無放棄,努力去追去支援隊友,無一球是靠個人能力扭入,全部都是傳波交給隊友。獲勝關鍵是每個球員的心都聚在一起,有同一目標。」隊友之間深厚的感情從而建立出良好的默契,成為今年浸大女欖突圍而出的主因。
今年的浸大新人、18歲的譚宇晴,小學開始主攻田徑100米、200米,中學就讀體藝中學時已於田徑場上獲獎無數,中四那年更開始接觸欖球運動,她把在田徑訓練上的成果應用到欖球場上,今年渣打大專邀請賽決賽更大派用場,沒有對手能把她攔下,多次為球隊成功達陣,最終反勝理大歷史性奪冠,為浸大吐氣揚眉。
譚宇晴謂打欖球是團體運動比起田徑屬個人項目得到更大的滿足感,她很高興首次代表浸大出賽就能捧盃,現在目標除希望幫浸大在4月的大專七人欖球賽再下一城外,現為香港欖球代表隊青年軍一員的她,更希望能入選香港七欖隊,期望有一天能以自己靈巧敏捷的速度為港隊披甲上陣。
文、圖:徐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