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記得小時候,一家人總愛圍坐電視旁吃晚飯。每逢週末,電視台就會播出各式各樣的籌款節目。看罷李克勤的「月半小夜曲」,主持人隨即帶同某某董事到台前,連同一張數百萬元的「大支票」,然後趕在廣告播出前背誦一個7位數字電話號碼。「快點撥號至XXX-XXXX,我們有100條線,捐錢給有需要的人!」
十幾年過去,很多當年的小朋友也大學畢業了。90後不再怎麼看電視,喜歡上網「煲韓劇」、購物、看「動新聞」 。根據青協去年年底的「青年網上社會參與」意見調查,超過6成8的年輕人透過網頁或者手機應用程式瀏覽社會資訊;可惜,只有不足2成年輕人曾經透過網上平台作慈善捐款。
Startup (創業) vs. Startup Charity (慈善創業)
Startup (創業公司)一詞今年十分火熱,吸引不少90後大學畢業生放棄大企業的高薪厚職,投身小公司,當中包括分別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和香港大學的David和Chris。 他們志同道合,同樣享受創業公司以夢想推動、自給自足的工作模式。唯一不同的是,他們創立了一家慈善機構-24 Hour Race。
「香港學生學以致用,以大學學到的商業知識和技術,創立各類型的公司,衝出國際,固然令人鼓舞。可是,義工團體的工作該如何承傳下去呢?其實,外國一早流行 Startup Charity 的概念。和Startup一樣,我們運用科技快速迎合市場,透過社交平台的互動性,製造合年青人口味的品牌效應,讓「90後」滑手機、上Facebook之餘,也能參與籌款活動,為世界出一分力。」
24 Hour Race 已經從香港擴展至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鼔勵參加者挑戰身體極限,連續24小時接力賽跑,至今已吸引超過10萬名年輕人參與。籌得款項用以推動印度立法打擊人口販賣,以及在尼泊爾拯救被販賣兒童等工作。David和Chris更計劃在2015年把比賽帶到大陸、台灣和澳洲等地。
用 Crowdfunding 概念 聯乘本土名牌 冀改變年輕人捐款習慣
我們這一代,「擺街站」、賣旗等渠道已經不再能有效吸引年輕人參與慈善活動;相反,外國的Crowdfunding 主打年青人市場,以回饋(perks)吸引更多捐款。 24 Hour Race 最近推出網上籌款活動,參與者只要捐款支持打擊人口販賣的工作,便可換取各式各樣的小禮品,例如限量版的G.O.D 慈善T-shirt、手提電腦貼紙等。(詳情參閱:igg.me/at/24hourrace.org)
今年在11月,24 Hour Race將再次舉辦24小時接力賽。參加者屆時可一邊利用汗水為遏止人口販賣籌款,一邊以跑步App、智能手錶等與全球各地五千多名跑手一同經歷過程中的辛酸及喜悅。
文:來自美國哈佛大學及香港大學的9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