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百科】正藉2015乒乓球世界錦標賽今天(26日)假蘇州開打,各位讀者對乒乓球運動的認識又有多少,這個星期《體路》除了直擊賽事之外,也在這裡送上乒乓小百科,讓大家對乒乓有更多了解,觀看比賽時就會更落力為香港隊及其他隊伍運動員打氣,首先送上22種乒乓意識,乒乓運動員的訓練都需要培養這些意識,以加強他們在球枱上的能力。
第一節 何謂乒乓球意識
乒乓球意識,是指運動員在乒乓球教學訓練和比賽中的一種具有明確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覺的心理活動。乒乓球意識的最顯著特點是它的能動性。
近年來,意識一詞的使用日趨廣泛,如:“樹立首都意識”、“樹立奧運意識”等。這裡所說的意識概念,和我們乒乓球運動中所說的意識概念是一致的。就是要你想到北京是祖國的首都,想到奧運會,並以此來指導我們的思想和行動。
這樣,意識又可以理解為是一個思路或觀點,它只是讓你自覺地想著這個問題。至於怎樣想、用什麼方法去解決這個問題哪是技術問題。以判斷意識為例,它只是要運動員想著判斷球,注意區別來球的不同特點。至於怎樣判斷來球,那是技術方法問題,不屬判斷意識的範疇了。
如有人打球時,不看對方打的是什麼球,一律愣頭愣腦地抽,結果失誤頻頻。這是缺乏判斷意識的典型表現。另一人懂得應該判斷對方來球,實踐中也在緊緊地盯着球,但由於對方發球質量高,結果接發球時還是“吃”了。這就不是判斷意識的問題,而是還未掌握好接發球的方法。
研究乒乓球意識,應從意識內容和意識狀態兩方面來加以分析。
第二節 乒乓球意識的內容
科學意識。一般人都能打乒乓球,但卻不是誰都能打好。乒乓球運動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欲打好,則必須使自己的行為和心理符合乒乓球運動的客觀規律。為此,我們必須不斷地總結自己和他人的訓練和比賽經驗,不斷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採用時代可能提供的先進思想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方法、手段),不斷地探求乒乓球運動的規律,並用這些規律來指導自己的實踐。
苦練與巧練相結合的意識。沒有一名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是不苦練的,但卻不是所有苦練者都能成為優秀運動員。乒乓球運動有其自身的規律,只有當人們的行動符合其規律時,才能獲得成功。探索規律,並用此來指導自己,這就是巧。所以,誰要想打好乒乓球,就必須苦練與巧練相結合。沒有巧練的苦練,是傻練,甚至在一定意義上可說是白練;沒有苦練做基礎的巧練,也稱不上是巧,因為它違反了訓練的最基本規律。
立志意識。志向,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能使人產生堅強的意志和毅力,推動人們的實踐活動。志向總是同毅力相伴而行。一名運動員沒有堅定不移的志向,就不可能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也就不可能實現自己的志向。少兒學打乒乓球,一般多從興趣開始,而教練員則應隨其進步不斷地培養他們立志的意識。否則,就會如同古人所云:“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判斷意識。對付不同的來球,應用不同的打法。若想打好球,首先應對來球作出及時、準確的判斷。這是正確還擊來球的前提。
盯球意識。盯球,是正確判斷的基礎。不少人對來球判斷不及時或錯誤,都是因為盯球不夠。運動員每打完一板球後,都應隨球密切注視對方擊球的動作(尤其是擊球瞬間的動作),並緊盯對方擊出球的弧線。
移步意識。對方來球落點和節奏不定,為確保在最佳的位置和時間擊球,或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特長技術(如反手位用側身攻),必須移步擊球。應明確,打乒乓球絶不是單純的手法問題,隨技術水平的提高,腳步移動的重要性將越來越明顯、它是爭取主動、搶先進攻的有力保證。
探索合理擊球點位置的意識。所謂的擊球點位置,即擊球點與身體的相對位置。
各種技術動作,都有一個最適宜的擊球位置。它雖有個一般的規律,但因人而宜十分重要。所以,運動員在打球的實踐中必須不斷地琢磨與研究自己擊球時最適宜的位置……
打、摩結合意識。打乒乓球有兩個最基本的力,一個是撞擊球的力,簡稱為打;另一個是摩擦球之力,簡稱為摩。除近網大高球,可以用單純的打外,打其它的球,都必須是打與摩的結合。細究起來,這裡還有兩層意思。
1、快抽時,以打為主,摩擦為輔。打,可增加球的速度和力量;摩,可使球產生上旋,上旋有利於製造合理的擊球弧線。
2、製造旋轉時(如拉弧圈球),應以摩擦球為主。但是一味追求摩擦,勢必物極必反。擦球太薄,反而用不上力,自然難以打出旋轉強烈的球來。應先打後摩,即以打的動作將球近似粘於拍面,然後再加力摩擦。 調節意識。無論哪種技術動作,在還擊不同性能的來球時,都必須自覺地調節動作。
具體可細分為:
1、力量調節意識:根據來球情況,適當調節自己的發力。來球慢且高,發大力;攻對方搓過來的下旋球,自己發力為主,稍借對方來球之力;對方拉沖不特別凶、球略向前拱時,借力中發力;對方發力抽或沖時,自己應借力擋一板或對付一板,不宜發大力。
2、拍形調節意識:應視來球旋轉與高低,適當調節拍形。來球低或帶強烈下旋時,拍形稍後仰;來球不轉或與網高時,拍形與檯面垂直;來球上旋或高於網時,拍形前傾;
3、引拍調節意識:應視來球的快慢、高低、旋轉等變化,相應調整引拍動作的快慢、大小和高低,切忌習慣性引拍(即不看來球,打完一板球後就習慣地將球拍引至原來位置)。如,對方拉過強烈上旋的弧圈球來,應高手引拍,並及時向前迎球(不要等球,更不能有向後的拉拍動作);對方來球下旋且低,應低手引拍;對方來球很快,應減小引拍動作幅度,加快引拍速度;來球慢且高,應適當加大引拍幅度,以利加力抽殺。
4、手指調節意識:打乒乓球,無論身體何部位發力,最後都要通過手指作用於球拍。手指是身體發力時離球最近的部位,感覺最敏鋭。在發力時,手指有如長鞭之梢兒,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在發球時,觸球瞬間的技巧全在手腕、手指的發力上。
5、調節用力方向意識:打球時,應視不同來球,注意調節用力方向。如,攻下旋低球,應多向上用力;攻不轉球,以向前打為主;攻打上旋強烈的加轉弧圈球時,應向前並稍向下用力。
還原意識。每打完一板球後,應迅速調整重心,將身體儘量還原至接近準備姿勢,以為還擊下一板球做好準備。有些人因缺乏此意識,打完一板球後,身體重心、手臂和球拍較長時間地停留在結束動作上,待對方將球還擊過來,往往有來不及的感覺。 體會擊球動作的意識。每打一板球,都要對整個擊球動作有清晰的肌肉感覺和表象,尤其是拍觸球瞬間的發力情況應該清清楚楚。打丟一板球,應立刻回憶動作,哪兒錯了?怎樣才算正確?隨着技術水平的提高,動腦筋還應越來越細。如攻球出界了,出界多少?剛才的擊球動作為什麼把球打出界這麼遠?有了這種意識,練技術才會有收穫。否則,一點體會沒有,技術怎麼能進步? 掌握擊球動作實質的意識。研究技術動作,要注意它的外形,但尤為重要的是應分析擊球動作的實質。擺速快、能發力、打摩結合好、命中率高、適應來球的範圍廣(即能依打不同來球的要求相應調整動作),這樣的動作,就是好動作。
擊球動作的時空意識。分析技術動作,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時間節奏方面,如快帶弧圈,上升期擊球;攻打弧圈球,上升後期擊球;拉下旋球,下降期擊球。二是空間位置(或幾何圖形的變化)。如揮拍路線、拍形、用力方法等。在時間節奏上,還要特別講究從引拍到向前揮拍擊球這段時間與來球的節奏合拍,這樣才能打出又快又狠的球來。即在自己發力的同時,又充分借用了對方來球之力。研究與掌握這個節奏非常重要。 動作不斷分化的意識。在技術訓練中,應不斷將對方的來球總結分類,並明確回擊每一類來球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不少運動員樂於打順手球,來球突變,失誤一球,甚為不快。其實,這時應好好想想,此球與順手球有什麼不同,長了、短了?旋轉強了?還是節奏變了?弄清楚此球特點,繼而明確打此類球的方法。這樣不斷將對方來球區分、歸類,並明確打每一類球的不同方法,就可以使自己的技術越來越精細,水平亦越來越高。
作定與變的辯證意識。來球變了,打球動作應隨之而變;但打同類球的動作,則是越固定越好。掌握與提高技術的整個過程是,對來球的區分越來越細,相應打球的動作也越分化越細;但打同類球的動作,又越來越固定。這“固定”與“變化”的統一,就促進了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戰術意識。實踐中有兩層含義。一是注意研究在比賽中運用戰術的方法。因為只有合理地運用戰術,才能使技術充分發揮。二是在訓練中應帶著戰術意識練技術。拿最簡單的右方斜線對攻作例。有人在練習右斜對攻時,能把比賽中的打大角和攻追身的戰術聯繫起來,有意打大角度或時而打對方中路一板。另一人只是一味地盲目攻斜線。很明顯,前者帶著戰術意識練習技術的效果要好。
戰略意識。在訓練中,尤其是在比賽中,要有一個全局觀念。如一年中有幾次比賽?哪個比賽最重要?每個比賽的目的和任務都是什麼?有時為參加某次有決定意義的大賽,還會有意放棄一些小的比賽。又如,對參加一次大賽而言,確立參賽人員和明確重點突破口(是團體、單打,還是雙打?),則屬帶全局性的戰略問題,必須認真對待。如果這些大題目未解決好,儘管你費了很大的氣力,其結果也難以如願。
落點意識。訓練中,特別是在比賽中,要注意擊球的落點。一般情況下,大角度球、追身球、近網小球、底線長球和似出台未出台的球的落點較好。但不同對手,還會因其打法和個人掌握技術的情況,有其特殊點。如左推右攻者,一般最怕反手底線下旋球和調右壓左的落點變化。比賽中,既要研究自己打球的落點,對方最怕什麼落點,又要注意總結對方回球落點的規律。
旋轉意識。充分認識到旋轉是乒乓球的重要制勝因素之一。在訓練中,要自覺地提高發球、搓球、拉球、放高球等技術的旋轉強度和變化。在比賽中,要善於利用旋轉變化來擾亂以至戰勝對方。
速度意識。應充分認識到速度是我國快攻打法的靈魂。中國選手要戰勝外國選手,主要靠的仍是速度——提早擊球時間,重視手腕、手指的力量,能快則快,不能快時,先過渡一板,爭取機會再轉入快。
變化意識。應充分認識到變化乃是乒乓球的重要制勝因素之一,自覺、主動地變化擊球的速度、旋轉、力量、落點和弧線。比賽中,雙方都在為形成利我、不利對方的戰局而變化着戰術,誰的觀察能力強,能及時察覺對方的戰術意圖,迅速變換相應的戰術,誰就容易獲取勝利。
變化擊球節奏的意識。比賽中,不僅應主動變化落點、旋轉等,而且應主動變化擊球的節奏。如原來都是上升或高點期的搶沖,現主動將擊球時間後移,拉一板上旋強烈的加轉弧圈球。對方已熟悉了你原來快衝的節奏,突然變成慢一拍的加轉弧圈,往往就會上當,又如,同一類發球,有節奏較慢的,有節奏特快的,若再能保持拍觸球前的動作儘量一致,則效果更好,這都是有變化節奏意識的表現。 搶攻意識。這是積極主動的指導思想,力爭搶攻在先(即平常說的先上手),能搶則搶、實在不能搶時,控制一板,爭取下板搶。這種意識很重要。如有人的側身攻球技術很不錯,但就因缺乏搶攻意識,所以使他的側身攻球技術英雄無用武之地。兵書講:“兩強相遇,勇者勝。”這“勇”字的一個重要含義就是先發制人。在弧圈球風靡世界的今天,快攻者只搓一板就攻攻的打法,即是搶攻意識強的表現。
搶攻意識。這是積極主動的指導思想,力爭搶攻在先(即平常說的先上手),能搶則搶、實在不能搶時,控制一板,爭取下板搶。這種意識很重要。如有人的側身攻球技術很不錯,但就因缺乏搶攻意識,所以使他的側身攻球技術英雄無用武之地。兵書講:“兩強相遇,勇者勝。”這“勇”字的一個重要含義就是先發制人。在弧圈球風靡世界的今天,快攻者只搓一板就攻攻的打法,即是搶攻意識強的表現。
搶先發力的意識。近年來,世界乒乓球技術朝着更加積極主動的方向發展,不僅要求搶攻在先,而且應該儘量爭取先發力,以使自己更加主動。 連續進攻的意識。發起進攻後,應連續進攻,乘勝追擊,直至得分。切忌攻一板後,再無繼續進攻的準備,將已到手的主動又變成了相持、甚至被動。
控、防、反意識。在不能主動進攻或對方搶攻意識極強時,應注意控制對方,並做好防守的準備。在防守或相持中,一旦有機會,應立即轉入進攻。
爭取局部優勢的意識。我的所有技術都比對方強,這叫絶對優勢。比賽中自然怎麼打都行。但在實踐中,這種情況比較少見。多數情況是相對優勢。這就要求運動員在比賽中應自覺地爭取局部優勢。能以己之長,打對方之短,當然最好。但有時不一定能實現此策。如,我發球的特長是轉與不轉,而對方的特短是接高拋發球。我之特長對不上對方的特短。高拋發球雖為我之特短,但與對方接此球相比,我還占便宜。此時用我之特短打對方特短就是最好的戰術。因為我獲得了局部優勢。
資料來源:2015年蘇州世乒賽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