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的效益



20150826-001marathon
Photo Credit:sakura-hostel.co.jp

【讀者投稿】近年世界各地大力提倡健康生活,政府亦鼓勵市民多做運動,令體育事業大有可為。英國「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亦藉機染指體育生意,並於上月重金禮聘紐約馬拉松的主辦機構──「紐約路跑」(New York Road Runners)總裁馬莉韋保(Mary Wittenberg)入主旗下新成立的「維珍體育」(Virgin Sport),準備大展拳腳。

布蘭森曾在2010年完成倫敦馬拉松賽事,他看準世界各地參與跑步的人數激增。根據美國「全國體育用品協會」(National Sporting Goods Association)的數據,由2004到2014年間,美國定期跑步或緩步跑的人數增加了70%,達到4,200萬。National Runner Survey指出,美國76%的馬拉松跑手擁有大學學歷,73%家庭每年收入達75,000美元(相當於港幣58萬元)或以上,由此可見體育運動的市場潛力龐大。

Photo Credit:croi.ie
Photo Credit:croi.ie

由世界六項最具規模及享負盛名的馬拉松比賽(紐約、芝加哥、柏林、波士頓、倫敦、東京)組成的「世界六大」馬拉松賽事,被譽為馬拉松的「大滿貫」。六大賽事之中,縱然馬拉松的參賽人數只有數萬,但東京、倫敦、紐約馬拉松的報名人數卻分別達30萬、17萬及13萬,其中以紐約馬拉松辦得最為成功,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馬拉松賽事,吸引來自130個國家的跑手參加,自比賽於1970年舉辦以來,已有超過100萬名跑手參與,單是去年完成紐約馬拉松的人數達50,530人,為六大之冠。

根據大會公佈及學者的數據顯示,每一項「世界六大」馬拉松賽事帶來的經濟效益,由港幣7億到20多億元不等,「六大」合共帶來總額接近港幣100億元,是兩大國際體育品牌adidas及PUMA 2014年合計股東應得溢利的兩倍;據「紐約路跑」2010年計算,單是紐約馬拉松帶來的經濟效益已達港幣26億元。在2014年,「紐約路跑」透過舉辦各項跑步賽事所得收益高達港幣5.7億元,當中一半來自紐約馬拉松。

guardianlv.com
Photo Credit:guardianlv.com

這些經濟效益主要包括賽事冠名贊助費、舉辦賽事周邊活動如馬拉松博覽會的收益、各地的跑手到該城市參賽的飛機票費用,酒店在此「旺季」特別高昂的租金、跑手賽後慶祝,吃龍蝦牛扒、飲香檳紅酒的消費,又或是用於購買琳瑯滿目的馬拉松紀念品的相關消費。

馬拉松比賽有助增加城市對遊客的吸引力,以芝加哥馬拉松為例,於2013年的海外跑手中,有四分之一是首次踏足芝加哥,單是芝加哥馬拉松博覽會,每年便吸引到超過10萬人遊覽;而我去年參加這項賽事入住的酒店,亦有80人來是自內地的參賽者。

在六大賽事之中,目前分別由維珍集團贊助倫敦馬拉松、美國銀行贊助芝加哥馬拉松、John Hancock贊助波士頓馬拉松、寶馬汽車贊助柏林馬拉松、東京地鐵贊助東京馬拉松,而紐約馬拉松,則於去年起由印度的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贊助。

這些贊助商之中,卻不見中國企業的縱影,然而,隨着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在國際進行大宗收購,相信未來中國的企業極有可能會透過贊助外地的頂級馬拉松比賽,提升品牌知名度。

至於對慈善方面的貢獻,每年透過五大馬拉松(柏林馬拉松沒有向外公佈數據)籌得的慈善捐款超過港幣13億元,其中倫敦馬拉松於2014年更籌得超過港幣6億元的破紀錄金額,獲列入健力士世界紀錄,這筆款項相等於香港公益金兩年籌得的善款總和。

至於對城市而言,舉辦馬拉松亦有助增強市民對城市的歸屬感,以至市民之間的凝聚力。馬拉松就是該城市的年度盛事,吸引來自全球上百個國家的頂尖跑手參賽,當地市民皆以能舉辦此大型賽事而自豪。

在賽事舉行期間,整個城市萬人空巷,CNBC的報導指紐約馬拉松是(以單日圍觀人數計)全球最大型活動(the largest, single-day spectator event in the world),賽事當日就有200萬人到街上為跑手打氣,在路上表演助慶的樂隊亦超過100隊,全球廣播讓3,300萬人可觀看賽事;其他五大城市,也有數十萬以至上百萬人在賽道旁觀賽,上萬計市民會以義工身份協助比賽進行。他們也會聲嘶力竭地呼喊着跑手號布上的名字,甚至舉起各式各樣的橫額為選手搖旗吶喊。

正是馬拉松這項年度盛事,把素不相識的群眾,以至不同國家地區的跑手連繫起來,亦有助鼓勵民眾參與體育運動,推廣健康生活,減輕社會醫療負擔。不論從經濟與非經濟效益的角度,馬拉松都能提供正能量推動城市的經濟及發展,加強社會團結,提升國際地位。

「世界六大」馬拉松賽事統計數字

Tokyo東京

Boston波士頓

London倫敦

Berlin柏林

Chicago芝加哥

NYC紐約

總數

冠名贊助

東京地鐵

(Tokyo Metro)

John Hancock

Virgin Money

寶馬汽車

(BMW)

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

首辦年份

2007

1897

1981

1974

1977

1970

/

完成賽事總人數

34,121

31,926

35,868

28,946

40,659

50,530

222,050

完成賽事人數 ()

27,193 (80%)

17,582 (55%)

22,583 (63%)

22,178 (77%)

22,242 (55%)

30,108 (60%)

141,866 (64%)

完成賽事人數 ()

6,928 (20%)

14,344 (45%)

13,285 (37%)

6,768 (23%)

18,417 (45%)

20,422 (40%)

80,164 (36%)

估計圍觀人數

1,100,000

500,000

750,000

1,000,000

1,500,000

2,000,000

6,850,000

冠軍獎金

JPY 8,000,000

=HK$520,382

(JPY100=HHK$6.5)

US$150,000

=HK$1,162,665

US$55,000

=HK$426,310

EURO 40,000

=HK$358,499

(EUR1=HK$8.96)

US$100,000

=HK$775,110

US$130,000

=HK$1,007,643

 

HK$4,250,609

跑手來自國家/   地區總數

88

89

108

130

132

130

/

籌得善款

JPY 303,917,339

(2015) =

HK$19,769,164

(JPY 100=HK$6.5)

US$38,400,000

 (2014) =

HK$297,642,240

£53,200,000

 (2014) =

HK$650,219,053

(£1 = HK$12.22)

(大會沒有公佈數據)

US$17,700,000

(2013) =

HK$137,194,470

US$34,500,000

(2014) =

HK$267,412,950

HK$1,372,237,877

(不包括柏林馬拉松)

估計經濟效益

JPY 27,100,000,000

 (2013) =

HK$1,762,796,265

(JPY 100=HK$6.5)

US$175,800,000

(2014) =

HK$1,362,643,380

£110,100,000

(2014) =

HK$1,345,660,108

(£1 = HK$12.22)

EURO 85,000,000

(2013) =

HK$761,810,579

(EUR1=HK$8.96)

US$253,000,000

 (2014) =

HK$1,961,028,300

US$340,000,000

 (2010) = HK$2,635,374,000

 

HK$9,829,312,632

*US$1=HK$7.7511
作者資料:
張樹槐
恒生銀行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曾獲卓越公關專業人員大獎、傑出體育推廣貢獻獎及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金獎四次。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理事、英國特許市務學會院士。曾任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校友會主席、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顧問委員會主席,現為香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課程顧問。在五大洲完成50個馬拉松,包括「世界馬拉松大滿貫」(World Marathon Majors)賽事,也是首位跑畢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馬拉松的港人,曾挑戰阿根廷阿空加瓜山並攀至海拔6300米。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