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青運●直擊】今晚正式揭幕 團長楊德強勉港隊抱享受心態出戰

【體路山西直擊】「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今晚(8日)正式於山西體育中心主場館開幕,香港隊今屆派出809人代表團出戰,其中215人將在開、閉幕禮間的正賽競逐14個項目。香港代表團籌備委員會及執行委員會成員特意前赴山西為港隊健兒打氣,當中代表團團長、民政事務局體育專員楊德強就特別勉勵一眾運動員要抱著享受及珍惜的心態出戰今次賽事。

【體育專題】唔夠場地訓練?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見效達雙贏局面

【體路專題】香港地少人多,在發展體育運動上或遇上不少因場地短缺造成的阻力。民政事務局與教育局合作於2017/18學年推出「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旨在鼓勵學校於課餘時間開放設施予體育團體使用,藉此增加體育設施的供應,並提升學校體育風氣,鼓勵學生養成良好運動習慣。計劃至今推行第二年,已收到顯著成效,既為體育總會及其屬會會員、地區體育會及體育團體持續提供訓練場地,舉辦更多體育活動;參與學校的學生亦有更多機會參與,校園體育風氣更濃厚,達至雙贏局面。

【體育專題】香港運動科學及醫學接上世界軌道 全職業餘同樣專業

【體路專題】昔日運動受傷,一般市民或會自行塗塗跌打酒、簡單按摩受傷位置了事。但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生活上每一細節都幾乎關係到大數據,除了精英運動員可以靠運動科學去提升表現外,醫學上亦有更多方法去預防受傷,除可延續運動員的生涯外,一眾香港運動科學及醫學的學者,多年來亦帶領專業人士於社會各界上宣揚運動科學及醫學,目的希望將香港人的健康指數提升,盼將來愈來愈多市民擁有基本的運動醫學及科學知識,在享受運動之餘,同時減低受傷機會。

【體育專題】學業與運動兩者兼得 體院多線支援撐運動員雙軌發展

【體路專題】「做運動員沒有出路?退役後的生活沒有保障?」這是過往普遍市民對做運動員的擔憂,特別當運動員希望在自己的領域專注發展時,家長對他們日後升學提出的疑問。事實上,近年香港運動員在民政事務局全面支援下,可作學業與運動雙軌發展。香港體育學院(體院)推出的「香港體育學院運動員綜合教育計劃」,與夥伴中學合作支援年青運動員外,亦與本港8間大學先後簽署合作備忘錄,幫助精英運動員雙軌發展,全面讓運動員在專注訓練之餘亦可持續學業,同時提倡知識型運動員的重要性。

【雅加達亞殘運・直擊】亞殘運明開幕 羽球乒球率先登場

【體路雅加達直擊】「印尼2018亞洲殘疾人運動會」明日(6日)晚上正式揭幕,但於開幕禮前,香港殘疾人羽毛球隊、乒乓球隊將率先登場,當中羽隊今日抽得「下籤」,將與坐擁「地獄主場」的印尼隊爭入男子SL3-SU5級團體賽八強,至於乒乓球則有高行易、黃嘉汶及吳玫薈分別領軍肢體殘疾及智障組別,出戰初賽。

【港足】專責小組關注港超聯發展 另指港足世界排名難達標

【體路專訊】香港足球總會2015年與政府簽訂協議,於5年間每年獲最高2500萬元撥款推動「五年策略計劃」。民政事務局日前向立法會提交「五年計劃」的中期檢討報告,指港足的世界排名沒有迹象可在2020年3月前達到目標的130位,港超聯的長遠發展亦備受關注,建議足總檢討這兩個範疇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