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雅加達直擊】四年一會,2010年是筆者首踏亞運場地,當時任體記3年,還從未有踏出中國採訪的機會,但8年前的亞運在廣州舉行,但與行家興致勃勃坐上直通車出發、激活記者證、入住傳媒村,經過一個一個「難過」的安檢,間中找到空檔、山長水遠走出天河區吃個好飯的心情,快樂及興奮至今還歷歷在目。
fayechui
【世界女排大獎賽後記】帶住「大小白兔」影女排
【體路專欄】在香港當體育記者,除了訪問及寫稿外,還要每天在東奔西走採訪的同時,揹著相機及長鏡頭拍下運動員的英姿。體育比賽多於室內進行、時亦有「夜波」,一支大光圈的長鏡頭尤其重要。一般體育記者於拍攝室內運動時,除了標準鏡頭外,還會帶備多一支70-200mm 的大光圈鏡頭,因為室內環境較暗而運動攝影大部份時間都需要較高快門速度,及於一定距離外拍攝;另外亦要因應傳媒拍攝位置,多帶一支更長焦距的鏡頭以拍攝到比賽最精準的一幕。 為了方便採訪、拍攝及寫稿集一身的工作,今次小編試用了Canon兩支的「小白兔」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及「大白兔」EF 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於剛過去的「世界女排大獎賽 – 香港2017」上拍攝兩場賽事,感受專業質素與「快、狠、準」兼備的「運動鏡頭」。
【JUNIOR編者的話】我們眼中的灣仔運動場
【體路 X Junior】學界田徑賽事已陸續展開,灣仔運動場未來何去何從還是不得而知,但這載著滿滿每位香港田徑人紀錄及回憶的地方面臨或被清拆,到底運動是否真的這樣沒有價值?
【Junior編者的話】新的開始, 我們會更努力!
【體路 X Junior】上月筆者接受一所專業學院的導師訪問,為本地傳媒及公關的合作關係進行研究,談了一個多小時,內容反思10年以來與公關的合作,簡單而言,在這體育行業,雖說合作,但其實圈子很小,工作以外大部份都是老友。個多小時裡,我與另一公關前輩談平日工作上的關係,如何在大家各自努力的行業上衍生出合作之道,其實都離不開互相尊重。 這令我想起這一年內,《Sportsroad Junior》的小編,每周都四出採訪學界賽事,亦曾遇過不少令我們尷尬的事情。就如不時會收到有讀者來郵,責怪我們忽略一些區域的賽事;或有來郵要求我們將拍下的比賽照片全數分享給受訪者;也曾遇過在現場,有學生運動員在我們耳邊說了一句:「攪錯!訪問輸嗰隊都唔訪問我哋!」 寫出這現象,沒有要怪責任何人之意,因為外界不清楚我們小小公司的運作,時有批評聲音也是人之常情。每次遇上這些情況,我都會耐心解釋。事實上我們公司只有4位同事,二人主責出外採訪,相比大機構,我們人手不足,未能好好報導全香港的學界賽事,也無法在每次採訪後埋頭寫稿時,再去重整相片為大家「發相」。很多時,每一場比賽,除了勝負的報導,我們也會找尋好題材的故事,所以這令大家有了我們「選擇性」報導的想法。 是的,我們會「選擇」,但也希望報導更多的賽事。踏入《Sportsroad Junior》一周年,新的開始,我們希望將來有更多人手一起宣揚體育,也歡迎你們投稿,一起為學界或體育界出一分力,這也是我們當初的原意。在此,多謝曾經在眾多責怪聲中,為我們說了一句:「唔好咁啦!佢哋得4個人,我哋應該支持吓!」的那位同學仔。 文:徐飛
【Junior編者的話】令《Junior》誕生的一個人
【體路 X Junior】出版一份學界報是筆者一直的心願,不過去年這個月份,若沒有一個人的支持,《Sportsroad Junior》絕對不會走到今天的第10期。他是很多學生運動員及老師都在賽場認識的記者-子傑。
【JUNIOR編者的話】與別不同的10月號
【體路 X Junior】數數手指,《Sportsroad Junior》已出版至第8期,但筆者覺得今期與別不同,因為今期「卡士」可算是出版以來最強勁一次。 里約奧運後,筆者一直在想如何可以把過去暑假的奧運熱潮延續下去,當然,每一屆奧運熱血過後,大家總會很快善忘地放下為香港運動員打氣的習慣,但《Sportsroad Junior》一直希望透過這份學界體育報,向學生灌輸香港的體育氣氛,除了報導學界體育消息外,也想透過其他篇幅,令更多學生自小可以接觸到更多香港運動員的故事。 所以,今期《Sportsroad Junior》就有了這個「後里約奧運系列」的概念。兩個封面,我們花了不少心思邀請了里約奧運的香港代表伍家朗、李慧詩及陳銘泰,於百忙之中抽空接受訪問。伍家朗在出發日本前一周行程已排得密密麻麻,但離開前仍為我們抽空拍攝封面,一小時的拍攝雖然時間不多,但他還是如運動場上的表現一樣,每次動作、每個片段,都要求自己拍到最好。 李慧詩在放假兩星期後,就趕往日本出戰凱琳賽,有天筆者突然提出拍攝的請求,後來因不想在她休假的日子再添加「工作量」而打消了念頭,但她還是一再主動提供拍攝時間,仗義幫忙。除多謝「女車神」外,還有梁式芝書院上下老師的配合及協助,令今次兩篇封面故事在短短3天內完美完成。希望每位拿起這本《Sportsroad Junior》的讀者都好好收藏,因為除了我們每位編輯、記者的心血外,也是每位運動員在疲倦以後,向大家說的心底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文:徐飛
【跟著小編去里約】告別里約,體育版可獨立而生嗎?
【體路里約奧運直擊】歷時17天的里約奧運會,隨著昨晚閉幕禮上聖火熄滅,我們的里奧之旅終於告終,明天便要離開這個曾經令人又擔心、又興奮、又感動、又落寞的奧運會,完成一刻我們在馬拉簡拿運動場上高呼,心裡又百般不捨。 作為首次以香港網媒身分採訪奧運會,事前太多未知之數,想盡力做好,早已在一年多前已開始計劃,但準備足夠但也難掩心中的擔夏。找預算、編排住宿、行程、人手分配,還有那些我們不擅長的電腦技術,由設計、建立專頁,直到每一天在里約衝鋒陷陣的採訪,這年多來多麼的難忘。 終於告別每天揹著幾公斤的背包趕著傳媒車的日子,既快樂又難忘。 在里約的三星期裡,每天揹著器材來回採訪,晚上回到房間,還有趕上每天的報導文章,每晚我與行家凌晨時份在屋內都充滿咆哮聲,那是體力上的疲倦,還有每天要抖著精神起床重覆每一天的工作。記得開幕後當晚,因傳媒車的延誤,凌晨3時才回到房間,打著幾篇文章,直到凌晨5時,我在打手記時睡著了,做了一個在打手記的夢,我竟然將夢中看見的一切,在睡著了的時候手還在打著稿,睡醒一刻,打出了一個夢境來,用這笑話展開了里奧之旅。 行家們都說這次奧運是跑過很多次大型運動會以來最累的一次,不過累後,我們總算完成任務了。奧運前,我們希望把香港隊的賽果及奮鬥故事帶給地球另一半的香港人,把這正能量除帶給平日採訪的我們外,還好好鼓勵香港人。今次之旅,感謝香港運動員每一次奮勇的表現及發揮了香港精神,香港每一人都為運動員感驕傲,這樣好的運動氣氛,好像從未感受過,但憑著我們香港運動員及每位香港體記的努力,總算完滿完成使命吧! 《體路》只是成立了3年多,這3年由當初每篇10多人觀看,到這三周內超過400多萬人次瀏覽(當然還不計那幾天被高瀏覽量而未曾預計過的Down Server),每位讀者每個like及留言,都在鼓勵我們。除了身在里約的小編外,感激在香港每天黃昏張開眼就跑回公司,日覆日的在那些深夜與我在一起拼命的同事,每一位每天工作上14-18小時,天光了,回家睡一睡,又跑回公司繼續工作。這些努力,我相信是沒白費的,至少我們與香港人一樣,都給香港運動員的正能量所感染。 成立《體路》當初,別人問體育版可以這樣獨立發展嗎?小眾到不行,哪來可觀的收入?今天體育就證明了,運動員帶來的正能量,也可令那些平日不認識運動員、不愛體育的大眾一起感受了奧林匹克的精神,這些疲勞,一切都值得。 前輩說奧運後會有「創傷後遺症」,今次「創傷」是肉體上的疲勞,但後遺症是,我們會每天帶著這留在心中的奧運精神,好好把工作做下去,令更多人如我們一樣,用這些力量帶到各自的人生上。 謝謝3星期來一起與我們 #撐起港隊 的每一位讀者,談起這名字的由來,當花了好幾個月去想一個有意思的Hashtag,希望一起凝造支持香港隊的氣氛,最初還怕Hashtag太醜了,沒有人會在自己的Facebook或IG上加上這Hashtag,但每天看在社交網絡上的打氣聲,你們都令我們的擔憂消除了。 再次答謝每一位運動員的付出,每一位為奧運捱夜的同事夥伴,每一位在撐起《體路》在奧運以外的工作的夥伴,能夠一起這樣努力的工作,我們都幸福。奧運完結,令人落寞,但心靈還是這樣的滿足,里約之旅,可以好好記在心中一輩子。謝謝看手記的每一位,請繼續支持香港運動員,支持《體路》。若說體育版可獨立而生,那有不可能? 感謝一起互相照應的香港體記行家。 圖、文:徐飛 Source:…
【跟著小編去里約】有洋蔥的開幕禮後記
【體路里約奧運直擊】里約奧運開幕了,由出發至今天在Maracana場館內看著奧運聖火燃起,那種感動由胸口熱在喉上。 2008年北京奧運,奧運聖火途經馬場,當時已是體記的我,站在沙田馬場看台,一邊影,一邊激動,那年我買了好幾件打氣Tee,逼家人一起穿上,見證奧運聖火在我們家門前傳遞。 事隔8年,這團火再次走到眼前,但身在場館內攝影位置的我,心口那熱血仍然湧現,不同是多次被現場的氣氛激動得濕了眼眶,可是相片還是要繼續拍下,工作還得在激動中繼續,否則,定必放下相機,與觀眾一起站著看著聖火盤燃點那一刻,眼淚或早會流出來。 香港隊進場一刻那種光榮感,也是叫香港體記無法不好好炫耀。在遠遠的攝影位置上,世界各地的攝影師都在拍下精彩畫面,屬於自己的國家或地區進場,身邊那專屬的攝影師也會拍得特別高興,為著自己國旗或區旗揚在奧運場館內,場內8萬人,甚至世界各地的觀眾都聚焦在那進場口。香港隊進場一刻,由持旗手歐鎧淳帶領港隊踏進場館,至離場放下旗幟,我全程興奮得拍下過百張短短路程的照片,如非工作關係,又早已拿起相機與港隊進場一刻來了個Selfie。 今天,世界各地的體育記者都聚集在同一地方,把自己國家或地區在奧運會的歷史一刻拍下來,參賽國家的國旗或區旗並排的圍著場館高高掛上,運動,讓身在遠方的香港人,與當地採訪的我們克服了時差,一同捱著疲倦看著同一幕短短幾分鐘的港隊進場畫面。奧運會就是這樣神奇,可能如國際奧委會主席於開幕禮上說的道理一樣:”In this Olympic, We are all equal. “ 後記: 題外話,其實覺得應該入正題了。今屆里約奧運開幕禮在網絡上獲世界各地盛讚這南美洲城市,帶出森巴的特色予世人。其實鏡頭之後,散場之際,我們一班體記在場外的遭遇,也須讓里約奧運組委會反思,因為差點一場災難可發生。 完場後,8萬人的場館,幾千名的記者一起與觀眾在公眾入口離場,我們抱著器材趕車,因過往行家的經驗,要等車、塞車,大約花上3小時。但大賽只安排由凌晨開始至4時,每30分鐘的一次發車。但當我們跑到車站時,興奮的里約志願者都消失了,剩下的是幾輪巴士及沒有指示的車站。 就這樣,幾百名體育記者在場外的街道上,抱著器材逐輪拍門,但司機當然賴理流浪街頭的記者。然後每輪巴士一停下,還得趕回村工作的記者就抱著器材,人貼人的將前排記者推向車,我們一行四位香港女行家,被一眾美洲猛男撞向車身,但要離開,就得人貼人、手臂抹著車身一直鬥力上車,情況有如每天下班時段的金鐘月台,但里約開幕禮外的人龍,是由四方八面的湧進車門,幸好,最終上車了,但事實只要其中一名記者被推跌地上,今個晚上,人踩人的悲劇或發生在里約奧運會開幕當天。…
【跟著小編去里約】進駐傳媒村,零安檢?男女同房?
【體路里約直擊】經過43小時的「旅程」後,小編由氣溫高達攝氏43度的杜拜出發,終於到達了里約熱內盧。出發前,國內、外媒體均對里約奧運的設備、治安及蚊患叫苦連連,做好心理準備應付大挑戰,但沒想過,挑戰,又多3小時。 從飛機踏出機場,巴西人的熱情總無時無刻發現,機場雖然不大,但到處都是志願者穿上制服隨時協助你。在志願者引導下,我與行家朋友很快就上車出發媒體村,巴西人效率高,短短20分鐘已完成激活的程序。 晚上的傳媒村 到達位於Barra區的媒體村,與奧林匹克公園相距10分鐘車程,但由下車至進入房間,小編全是自由出入,連一位保安都沒有,零安檢程度令人咋舌。 至於房間安排,當我們在媒體村Check-in後,我與行家便發現被工作人員將原先兩房,變成一房。工作人員說系統出錯了未能轉房,但最誇張是我們要分別與同屋的海外男記者,23天一男一女共處那400多尺的房間內。我們為此強烈反對,並將所有媒體村文件呈上,然後,總共花了3小時,媒體村工作人員才肯重新安排房間。 出發前,已不時傳出今屆里約奧運會的選手村設備不濟,小編認為除屋內設計奇怪外,其餘大致上也屬4星級的家,但當中摸不著頭腦,是屋內有一處開了大洞的牆沒有裝上窗,只有一塊薄薄的蚊帳貼上,賊人隨時要光顧,篤一篤蚊帳就可;電線外露的舊問題以外,一進洗手間,門鎖就自然跌下…… 沒有窗框的大窗口 不過,其實對於首辦奧運會的國家來說,硬件未盡完美可以理解,在我接觸了巴西人一天後,他們友善及盡力幫忙解決問題的好客性格,這軟件亦值得為里約奧運首日之旅留下好評。 寫到此,筆者已身心俱疲,亦懶理房內問題,要好好休息為採訪開幕禮「叉足電」! The post 【跟著小編去里約】進駐傳媒村,零安檢?男女同房? appeared first on 體路…
【解構Vibram 5指鞋】尋找5隻腳指的故事
【體路專欄】 科技愈益進步下,每對跑鞋都在追求更高的技術。不過亦有例外的品牌,使用最新穎的科技,就是為了打造一對尋回雙腳的鞋子,走回最原始、以腳指走路的貼地感。小編今次一連三天走進位於廣州的Vibram研發中心基地,尋回5隻腳指走路的感覺,亦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跟著小編去里約】體育記者的奧運夢
【體路專欄】談起奧運,踏入倒數里約奧運50天,就代表了我的奧運夢終於倒數著誕生。是的,真•體育記者,也有如運動員一樣的奧運夢。 記得2004年雅典奧運,我與家人在看免費電視直播奧運會(當時還是完全免費,不用裝SUPER盒子),我和姐姐每個晚上看得如痴如醉,那是我第一次有記憶下接觸奧運會,然後我們沉迷地玩了好幾個月的任天堂十項全能奧運遊戲。其後我與爸爸及弟弟說過,2008年北京奧運那一年,我們要一起去看奧運會。 2008那年我24歲,當上體育記者才一年多,有幸獲得公司派往北京採訪奧運,記得那一天,我跑回家中,把消息告於爸爸,那天我多麼的自豪,還在打算要為京奧採訪準備什麼之際,短短一個月後,爸爸確診患上癌症。記得那天,爸爸著我必須繼續出發去京奧完成奧運夢,但最後我放棄了這機會,因為我知道,能夠待在爸爸身邊的日子,比去奧運的機會將再少之又少。 2012年倫奧沒有採訪證,只能在場外感受奧運氣氛。 2009年爸爸離開了我們,奧運夢沒法一起完,但我還是很想帶著當天的承諾,踏上奧運會賽場。直至2012年,轉了新公司,公司雖沒有派員到倫敦奧運會,但我還是因工作機會,能夠到倫奧場外作周邊商業活動的採訪,短短5天,無法見證李慧詩奪得銅牌,但在倫敦感受到的氣氛,一定比我每天待在直播電視前看奧運更實在。 直到今天,里奧倒數50天的日子,我終於會是以體育記者身分,到奧運會現場採訪了。聽說好多年體育記者有「四大滿貫」:奧運、亞運、全運及東亞運。除奧運外,其餘賽事我都有幸採訪過,今次能夠以自己開設的網站身分,踏上里奧的場地,其實我們與運動員一樣,為了這入場券奮鬥很久,今次遠赴巴西,圓夢外,多了一份的,是為港隊報導的使命感。 4年前在Wembley Stadium為「黑妹」殺入八強打氣。 這個《體路》奧運專頁開設前兩個月,每天朝思夜想,就是希望除了為里奧採訪打好根基外,也盼態我們小小之力,掀起讀者支持港隊的氣氛。「#撐起港隊」是我們《體路》今次支持港隊的口號,有幸獲得一些贊助商支持我們,令我們得以一圓以本港首間網媒身分採訪奧運的夢想,除了多謝贊助商寶礦力水特、阿聯工程及維珍尼外,還有自小給我奧運夢想的爸爸。原來有夢想,那怕等多少年,有一天,憑自己的力量起飛,那感動比別人給予的還更奇妙。 奧運專頁在今天里奧倒數50天正式登場了,希望你們會為每位香港運動員的專訪、奧運現場報導等受感染,為香港再添多一點點奧運氣氛!一起 #撐起港隊! 奧運專頁:http://rio2016.sporstroad.hk The post 【跟著小編去里約】體育記者的奧運夢 appeared…
【編者的話】暫別兩月, 讓別人看見不一樣的你!
【體路 X Junior】其實要踏出第一步,一切從零開始,離開一直安好的Comfort Zone,需要很大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