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柏林直擊】奧運會是不少運動員的終極目標,除了運動員外,這個4年一度的比賽亦是許多人心目中的最高舞台,其中之一正是義工。今屆柏林「2020場地單車世界錦標賽」上就有一位來自香港的90後年輕人,自費到來做大會義務工作,同時支持港隊,目標盼有天能穿著同時印上奧運會五環標誌及「Volunteer」的制服。
義工
花滑國際技術專家李芷菁網誌:體育,讓我們be connected
【運動員網誌】正當全球體育界密鑼緊鼓為2020東京奧運準備,我前天就收到一份來自韓國的神秘貨件……它就是2018平昌冬季奧運義工隊的證書及紀念襟章!
香港義工看里約奧運(八): 出走義工?冷靜與熱情之間
【讀者投稿】里約奧運的新聞多多,最近都有外電報導指有一萬五千個義工大出走,可能缺席之後的剩餘賽期。其實,筆者和其他港澳義工真的面對著重重困難才來到這裡。
【里約奧運】香港義工看里約奧運(五):無懼語言障礙
【讀者投稿】從2004年雅典奧運開始,我有個夢想,希望能夠成為奧運一份子見證大型活動。 所以里約奧運義工招募第一時間把握機會上網報名。期間波折重重,包括約第3次才成功去面試,漫長的等候通知取錄等等,一度令我懷疑是否不能實現夢想。 2016年2月17日,一個令我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收到里約奧運的取錄通知(Approval Letter)確認我成為奧運義工。知道這個好消息之後,替我高興的有但更多是替我擔憂,甚至建議我取消行程,不過我覺得是一個十分寶貴的經驗,所以力排眾議,堅持成為里約奧運義工,實現夢想。 我工作的地方位於Barra Carioca Arena 3,主要工作是Event Service包括有查觀眾門票、帶領觀眾入埸、解答觀眾查詢、比賽完結後清場請觀眾離開。另外有在限制區域(Access Control)守關,防止其他人進入某些限制地方。 雖然看似容易,但最大的挑戰是語言。因為巴西官方語言是葡文,很多巴西人不懂英語,加上巴西很多外來移民,所以工作夥伴以至觀眾開口跟我用葡文溝通。但實際上我不懂葡文,所以溝通有一定困難。日常溝通的方法有講英文單字(如toilet, food)、附近有操葡文及英文替我翻譯、用google translate,用身體語言等。 由於巴西人十分熱情友善,所以語言障礙亦能和他們打成一片。
【里約奧運】香港義工看里約奧運(四): 遠在軍區的聯合國
【讀者投稿】我其中一位朋友已經分享過在開幕禮外的經歷,而相信大家對里約奧運的印象,必然是香港隊和中國隊的表現,而不少我們關注的運動也是在Barra da Tijuca (簡稱Barra) 的主場區,也是奧運村和主媒體中心的所在地。不過,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賽會第二主賽區,位於里約市西方的Deodoro。
【里約奧運】香港義工看里約奧運(二): 里約的印象
【讀者投稿】到了巴西里約熱內盧,心情既興奮又擔心,興奮的心情並不難理解,我們飛越了半個地球,去到一個未知的國度,將可體驗森巴文化,和熱情的當地人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相約在里約,是多麼叫人期待的。同一時間,當地的治安和衛生問題,不只叫我們擔心,還有身邊的家人朋友們。所以,我們在Facebook和WhatsApp上一方面分享著我們的經歷,另一方面是報個平安,好讓他們知道我們在地球的另一邊還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