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相信近年有關注本地球賽或學界賽事的讀者,都不會對「運動創傷防護員」(Clinical Sports Trainer)感到陌生。自2012年開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中大骨科)分別在香港中文大學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理學碩士課程加入運動創傷防護員的選修科,更開辦相關的證書課程,至今已培訓超過500位運動創傷防護員。不少畢業生逐漸參與在大專及中學學界賽事中的預防受傷工作,以支援香港年青的學生運動員,讓他們全情投入各項運動賽事。
在剛過去的大專學界賽程中,大多院校都有各自的運動創傷防護員去協助隊員作賽及訓練。或許大家有留意到運動創傷防護員的岀現,但卻未必清楚運動創傷防護員在整個運動隊伍入面的角色和工作,今次就讓筆者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筆者以香港中文大學的運動隊伍為例,每項運動隊伍通常都會有兩位運動創傷防護員,有時候會再加上一些運動創傷防護員的實習生,好讓他們汲取相關的實戰經驗。雖然有時候每間大專院校的運動創傷防護員的工作都可能有些微分別,但大致上都可以分為季前、季中及完季後的三大時期的工作。
季前工作
運動創傷防護員於季前都會為隊中所有運動員進行各項的季前檢查,希望透過季前一系列的檢查和測試,評估每一位運動員的狀態,以及分析運動員的每一個動作,從中篩查岀受傷風險較高的隊員,並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動作調節及力量訓練,以減低他們在運動時受傷的風險,並達致預防運動創傷的效果。最常見的季前動作分析包括一些跳躍後落地的動作等(Jump and Land Movement)。
此外, 季前檢查中亦會包含一些基線數據收集的測試,例如腦震盪的評估(SCAT 5)。假如運動員在之後的比賽或訓練中不幸受傷,運動創傷防護員就可以比受傷後和季前的評估數據,更準確了解運動員的受傷情況。
季中工作
球季開始後,運動創傷防護員會於運動校隊的每節訓練、友誼賽及大專賽事中,到達運動場作臨床支援,當中包括針對肌肉疼痛或不適的咨詢、運動貼紮、預防受傷的專項熱身運動、受傷處理、創傷後的“回到賽場”(Return to play)訓練,以及運動後的恢復。
遇上運動員反映肌肉或關節不適的時候,運動創傷防護員會先初步評估痛楚的來源和程度,若是較嚴重的傷患,便需要轉介至隊醫作進一步的評估及治療。若是一些較輕微的傷患,經過評估及初步治療或作出適當的保護後,例如噴上有被喻為「運動神仙水」的冷涷噴霧,或貼上運動肌貼後,便會讓運動員重返賽場或訓練。然而,以筆者的經驗所談,很多時候運動員向我們反映肌肉或關節出現的痛楚或不適,都是在訓練日一兩天後所發生的,也有一些運動員會在訓練前反映早前在其他訓練中受傷。在這些情況,運動創傷防護員同樣需要對傷患作出評估和處理措施,在確定傷患不會惡化的情況下,運動員可以以相對安全和較少觸及痛處的方式繼續比賽或訓練。
另外,專項熱身運動對於運動員預防受傷也會起一定的作用。運動創傷防護員會與運動校隊的教練及老師討論,並為運動員設計一系列的專項熱身運動,用以糾正於季前篩查中,發現有潛在受傷風險的動作,並強化周邊相關的肌肉力量、協調以及運動員的本體感覺等等,以減低運動員受傷的風險。一些較年青的運動員或會忽略專項熱身運動的訓練,因為這個環節的訓練動作比較簡單,但正正就是簡單動作當中的細節部份,在預防受傷方面有著莫大的影響。
此外,萬一在比賽或訓練期間受傷,運動創傷防護員便會即時作出初步的處理及評估,有需要時提供合適的醫療轉介,確保運動員接受最恰當的治療。舉例說,有運動員在比賽期間突然在沒有碰撞下跌倒,在得到球證許可後,運動創傷防護員便需要立刻帶著物資袋跑到運動員旁邊作初步的評估。若認為運動員需要接受進一步的處理,便需要協助運動員移動至場邊適合的位置,然後便會根據既有的程序為運動員作更深入的評估,包括一些評估潛在受傷的專門測試(Accessory Motion Test),以進一步了解運動員的傷勢,並作出合適的醫療轉介。以香港中文大學的運動隊伍為例,有關於醫療轉介方面有一套既定的程序。首先受傷的運動員會分別由運動隊中的運動創傷防護員或透過指定的校隊負責老師轉介至運動創傷防護員中心(Clinical Sports Trainer Centre)。經過運動創傷防護員診所評估後,傷勢較輕的運動員會由各運動校隊的運動創傷防護員跟進及設計運動員的復康訓練計劃,而有需要作進一步的治療的運動員會轉介到運動研究診所(Sports Research Clinic),讓醫生作詳細的診治。當運動員完成治療後,運動創傷防護員會繼續與運動醫學專業人員保持溝通,以制定合適的復康訓練計劃並監察訓練進度。
除了負責傷患的評估和處理,當運動員準備重返運動專項時,運動創傷防護員亦需要和運動校隊的教練及老師保持溝通,給予適當的建議以幫助運動員安全地重回最愛的賽場。
另一方面,運動創傷防護員亦需要因應情況,為運動員建議合適的恢復活動,例如伸展運動(Stretching)、瑜伽滾輪(foam rolling)、運動按摩和冰敷等等。合適的恢復活動以及時間點對運動員在高強度的比賽及訓練十分重要,可以幫助運動員在賽後加快恢復狀態和體力,以持續應付季度中的訓練和比賽。
賽季後工作
經過一整個高強度及高對抗性的賽季後,運動員身體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問題需要於賽季後盡快處理,當中包括傷患、有潛在受傷風險的動作,以及運動能力的問題。運動隊伍於下一個賽季的表現和運動員的發揮,往往取決於賽季後的工作,因此,賽季後的工作與季前和季中的工作一樣重要。
筆者作為運動創傷防護員,雖然於本文主要分享在季度裡不同的工作,不過最後仍特別想提出「教育」運動員的重要性。運動創傷防護員需要向運動員灌輸正確的預防運動創傷的資訊,特別是針對青年運動員方面,讓預防運動創傷的種子從小便埋藏在他們心裡,以達致“Love Sport, Play Smart”(愛運動、愛健康)的終極目標。
運動創傷防護員的工作 | 實際例子(以籃球員為例) | |
賽季前 | – 季前檢查和測試
– 基線數據收集的測試 |
透過季前多款跳躍後落地的測試,先了解運動員會否屬於膝關節創傷的高風險群組,並透過改善跳躍後落地的姿勢同時加強下肢肌肉的力量、協調及本體感覺以減低受傷風險。 |
賽季期間 | – 疼痛或不適的咨詢
– 運動貼紮 – 預防受傷的專項熱身運動 – 受傷處理 – 創傷後的“回到賽場”(Return to play)訓練 – 運動後的恢復 |
每次訓練前,跟據籃球的項目特性,如跳躍後落地、橫移、突然轉向等原元素,將一些強化上述的動作放進熱身運動。
若運動員不慎在上籃動作後落地時扭傷足踝,經初部檢查後,會根據傷勢作初步處理(如冰敷)。一般情況下會先讓受傷運動員休息,並持續跟進運動員的傷勢。傷勢好轉後,會先進行康復訓練,直至運動員適宜重返賽場。重返賽場的初期或需要貼上運動貼布,以對受傷部位作出適當的保護,防止傷勢惡化。同時,在運動後進行例如伸展運動(Stretching)、瑜伽滾輪(foam rolling)等恢復活動以舒緩肌肉繃緊狀態,並降低再次受傷的風險。 |
賽季後 | – 處理傷患
– 處理有潛在受傷風險的動作 – 提升運動能力 |
繼續跟進運動員的傷患,並制定合適的復康訓練計劃及監察訓練進度。同時對膝關節創傷高風險群組進行針對性訓練,並提升跳躍後落地的姿勢質量。 |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文:陳加珈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創傷防護員委員會委員(2020-2022)
澳洲運動醫學二級運動創傷防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