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創傷防護員在賽場上的「臨場支援」



運動創傷防護員協助運動員做伸展運動。

【體路專欄】本學會在早前的文章都介紹了有關「運動創傷防護員」(Clinical Sports Trainer)一職的甜酸苦辣,以及在大專比賽中的角色等等。今次,筆者希望分享運動創傷防護員(簡稱防護員)較為人熟悉的工作——在比賽場上提供「臨場支援」。

有關注本地球賽或學界運動賽事的讀者,或許會留意到運動創傷防護員「老是常岀現」在賽場上,但卻未必了解他們的角色、出現的原因和作用。比賽時,他們就站在令人羨慕的「有利位置」觀賞賽事。當有運動員發生意外時,往往能看見他們匆匆跑到受傷的運動員身旁,才說幾句話,就決定了運動員的去留。運動員在比賽時遇上突發事故時,防護員有時會允許他們如常繼續作賽,有需要時又要求他們乖乖離場休息。到底他們的「臨場支援」工作是怎樣的呢?

支援比賽第一步 開賽前準備

不難相像,運動員在比賽時的慣常程序包括:進場前足夠休息; 進場後心理準備、熱身、策略研究;出場前熱身等等。作為運動創傷防護員,需要準備的工作其實也不比運動員少。賽前除了我們最關注的運動員狀況之外,我們也需要提前做各方面的資料蒐集,例如有關即時處理受傷的賽規、賽場的官方緊急醫療程序、比賽進程和支援隊伍的季度賽績等等。如果有幸擔任運動隊伍的常駐防護員,並與該隊伍長期合作的話,可以使我們對於運動員的認識、運動項目的慣常動作需求及遊戲規則等等更為熟悉,從而為運動員提供更周詳的照顧和準備。

一般我們會比運動員更早到達賽場「熱身」,包括觀察現場環境、感受比賽氣氛、在運動員熱身前與他們交談,了解他們的身心狀態,並因應臨場的條件,給予一些臨場的預防受傷建議。在運動員熱身時,防護員會觀察他們的動作質量、場地的臨場醫療設施、比賽場地安全、天氣等等。我們需要時刻考量,腦海排練著可能會出現的突發狀況和臨場處理步驟。這些「熱身」可以讓我們更準確估計比賽的高危時刻,以及預備充足和適合的支援物資。 萬一有比較嚴重的意外發生時,處理流程也會比較順暢和完善。

一眼關七 處理傷患最前線

比賽開始後,不僅運動員要進入狀態,防護員也應該專心一致於比賽。這並不代表我們只顧著欣賞緊張刺激的比賽,反而眼睛會定格在精彩時刻之後發生的事,例如尋找運動員不尋常的停頓、異常的肢體動作或不適的表情等等。

不過,由於各類運動項目的規例不盡相同,不是所有運動賽事都容許防護員自主跑進賽場,並在受傷運動員身旁提供協助。如果賽前沒有注意這一點,有可能因為個人疏忽而影響比賽結果。當有意外發生並需要防護員進場檢查時,我們需要在賽場內快速判斷受傷運動員的安危,衡量能否在場內簡單處理後讓運動員繼續比賽,還是需要在場邊更詳細的檢查或治療,並幫助有需要離場的運動員安全的撤退。

比賽進行期間,除了要緊盯著場內的情況之外,中場休息時我們也不能鬆懈。中場時,運動員需要留意教練的策略調動和與隊友進行協調溝通。由於比賽已進行得如火如荼,他們基本上都處於較興奮的狀態,容易忘記自己的傷患痛楚。雖然有些運動員會主動走近要求防護員處理小傷患,但更多時是我們主動上前提供治療和協助。因此,防護員需要把握時間,提醒運動員補充水份,並為他們冰敷、止痛或處理傷患,以確保每位將要繼續比賽的運動員都「完好無缺」地再出發。

運動創傷防護員在賽場上為運動員處理傷患。

比賽完結後的賽後跟進

完場哨子一吹,防護員投放在比賽的高度專注力也可以暫時放鬆一下。不過,我們的支援工作還沒有完結,例如需要儘快處理急性新傷患、為有舊患的運動員做舒緩按摩,以及提醒運動員做好充足的舒緩運動,讓身體能夠更快恢復等等。面對簡單的軟組織受傷(如輕度扭傷或拉傷),我們會給予運動員自我護理的建議;假如受傷情況較為嚴重,則會建議他們接受詳細的檢查或相應的治療,例如轉介適合的專科醫生或請教物理治療師護理的方法等等。當處理好所有傷患,離開賽場後,我們還需要準備比賽傷患總結報告給教練團隊,除了就個別受傷個案提供處理傷患的建議之外,報告亦有助他們清楚了解運動員的狀態,並就隊內傷患情況調整訓練和比賽策略。

運動創傷防護員為運動員做舒緩按摩。
運動創傷防護員在比賽不同階段的支援工作。

運動創傷防護員能為運動團隊帶來效益,然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本港的運動隊伍未必有能力聘請足夠的運動創傷防護員。假如讀者看到只有一名防護員在照顧整個運動隊伍,其實也算是很不錯了。相比起其他醫護人員,防護員與運動員的相處時間較多,雙方建立的信任令運動員更願意與我們分享日常生活和主動討論傷患或不適,這樣我們就能及早發現潛在問題及預防受傷。有些情況防護員甚至能充當運動員和教練之間的溝通橋樑,緩衝雙方因為運動員受傷而出現的負面情緒或壓力所帶來的衝突。

作為運動創傷防護員,筆者希望運動隊伍及市民大眾都能了解我們的能力和角色,並將防護員視為運動團隊的要員之一,希望日後不同的運動團體也能考慮聘請防護員,以支援各類型的運動比賽或活動,讓運動員能更安全放心地作賽,全力爭勝。事實上,臨場支援並不局限於個別運動隊伍,透過不同的合作方式,防護員也能為運動愛好者提供多種形式的支援,讓大家享受運動帶來的好處和樂趣。

最後,如各位讀者對運動創傷防護員這個崗位的進修課程或活動有興趣,歡迎瀏覽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中大骨科)舉辦的運動創傷防護員課程或中大運動醫學團隊的社交網站,或留意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的專欄文章:

運動創傷防護員課程專頁按此
中大運動醫學團隊專頁按此

筆者期待日後有更多運動愛好者加入香港的運動醫學團隊,為減低運動受傷和保護運動員出一分力!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參考文獻:
Prentice, W. (2013). Principles of Athletic Training: A Competency-Based Approach. McGraw-Hill Education.
Australia, S. M. (2013). Sports Medicine for Sports Trainers. Elsevier Australia.

文:畢穎欣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創傷防護員委員會 委員(2020-22年)
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兼職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