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香港運動員在東京奧運取得史無前例的驕人成績,令全港市民深感驕傲和自豪。香港精英運動員成為了不少香港人的偶像:張家朗、何詩蓓、李慧詩、劉慕裳、江旻憓、伍家朗、謝影雪、石偉雄、劉知名及黃澤林等等,連小孩子和老人家也對他們的名字耳熟能詳。不少家長被運動員的體育精神所感染,紛紛安排子女們學習各項運動。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我們的偶像付出了超過十年或以上的汗水、淚水和努力,才能贏得台上一分鐘的光芒。他們憑藉堅忍的毅力來克服艱苦的訓練,以強大的信念來面對敗陣的傷痛及重燃鬥志。可是,即使克服了以上的種種困難,他們也有機會需要在訓練和比賽中面對受傷或其他意外。除了要面對肉體上的傷患及痛苦外,有時連日常生活也會受到影響,但就算受了傷,運動員仍然要堅持繼續訓練以保持狀態及面對比賽。難道運動員有無限的安多酚來抑制身體的痛楚及傷患嗎?難道每一次受傷後,運動員都能完全回復至受傷前的水平?難道運動員都能夠免疫於再次受傷?
其實,運動員也是人。筆者作為骨科的手部專科醫生,曾為不少職業及半職業運動員治療,他們因訓練和比賽而導致不同類型或程度的上肢傷患。我十分敬佩他們在受傷後,立刻挺起來繼續訓練、永不放棄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論吃、喝及個人清潔等等也要倚靠一雙手,因此大家可以想像手部傷患對運動員的影響。下文將簡介運動員常見的手部傷患及成因,並列舉相關數據,讓大家知道在驕人成績的背後,運動員所承受著的上肢創傷風險。
單車
在過往對頂級公路單車手的研究發現,只有15%的環法單車賽及國際單車聯盟的單車選手在四年的訓練或比賽中未曾經歷過需要接受治療的傷患;而85%需要接受治療的選手中,其中一半為過度使用性傷害,另一半則是急性創傷。近三成的過度使用性傷害及一半的急性創傷均屬於上肢受傷;而上肢急性創傷中大部份是鎖骨骨折,其次是撕裂傷和挫傷,及手腕骨折。(參考資料1)
據2010 – 2017年環法單車賽的統計數字顯示,有一半的選手因骨折受傷而退出比賽,當中近四成是上肢骨折。(參考資料2)此外,絕大部份鎖骨及手腕骨折的單車運動員,均需要接受手術來固定骨折以加快康復進度,重返練習軌道。
劍擊
根據現有文獻,因劍擊比賽受傷而終止練習或比賽的機會雖然不高,但受傷個案眾多,而手及手腕傷患佔其中近六成。(參考資料3)男劍擊手的受傷率較女劍擊手高,而在訓練期間受傷機會較比賽時受傷高出三倍。(參考資料4-5)
在手腕的傷患中,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佔首位。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簡稱TFCC),常被喻為手腕的半月板,位於手腕關節的尺側,即靠小指側(見圖二),是由一群韌帶及纖維軟骨所組成。其作用是在前臂和手腕旋轉時維持遠端橈尺關節的穩定性,並作為一塊墊子,在手腕向尺側搖擺時緩衝尺側腕骨與尺骨之間的壓力。
劍擊運動在防守、進攻、對刺或相持等等的過程中,不論是屈伸的速度或旋轉扭動的靈活度和力量,對腕部的要求亦很高。在兩劍交鋒的進攻中,TFCC因承受相當的壓力和撞擊而撕裂,造成腕部尺側痛楚,甚至遠端橈尺關節分離或半脫位,或尺側腕骨與尺骨軟骨損裂。
一般患者在扭毛巾和樽蓋、推門及穿褲子也會出現困難,而現時主要的治療方法是使用支架固定及進行康復治療。當傷患嚴重時,需以關節鏡來修補或採用手術方法(TFCC重造手術及尺骨縮短截骨術等)來處理。
體操
在美國,每年平均有86,000個體操運動員因傷患接受治療。(參考資料6)在三屆奧運會(2008、2012及2016年)的統計中,每一千名體操運動員中,便有81個因傷接受治療 ,當中約六成(60.4%)患者為藝術體操運動員,其次是競技體操(29.7% )。(參考資料7)而男和女的受傷比例為1比3.7。(參考資料8)
女子藝術體操被列為全美國最容易受傷運動的第二位。(參考資料9)由於藝術體操涉及大量的上肢負重,無論在靜態或是動態運動中,大部分訓練時間都集中在上肢動作,因此上肢的受傷率高達五成。(參考資料10)尤其是男性運動員,他們的體型一般較大,所以上肢的承重要求便更高。有多項研究證明,有近九成的體操選手有手腕或手肘受傷。(參考資料11-13)
另外,在進行某些特定的體操技能訓練或比賽時,腕關節承受的力量高達體重的 16 倍,使其成為普遍的受傷部位。鞍馬和自由體操是導致男性運動員手腕疼痛的常見原因,而女性運動員手腕受傷則最常出現於自由體操和跳馬。體操選手常見的傷患包括了橈骨遠端骺板(生長板)損傷、舟骨壓力性骨折、TFCC撕裂、握把鎖傷、尺骨撞擊綜合症和舟月骨分離。
橈骨遠端骺板(見圖三),是橈骨成長的生長板。此生長板是一層厚厚的軟骨,通過軟骨細胞的分裂增殖及骨化,使橈骨不斷加長。在青少年期,橈骨一般較尺骨長。當進行體操運動時,大部份的身體重量依靠手腕橈骨來支撐,所造成的壓力及扭力,使生長板撕裂。即使生長板在撕裂後癒合,但橈骨的發育生長也會受到一定影響。若情況嚴重,或會導致尺骨相對過長,對尺側腕骨及TFCC造成壓力,引致TFCC撕裂或尺骨撞擊綜合症等等。
尺骨撞擊綜合症是尺骨頭與月骨、三角骨及TFCC發生撞擊,導致這些結構組織累進的退化損傷(見圖四)。當手腕被強迫過度伸展、以不同角度旋轉及側向重力扭動時,會分別在舟骨、TFCC、尺側腕骨及尺骨頭和舟月韌帶等等產生顯著的負荷,並造成舟骨壓力性骨折、TFCC撕裂、尺骨撞擊綜合症及舟月骨分離等傷患。
體操運動員使用皮革握把、帶有塑料或木製銷釘的握把(見圖五)來防止摩擦並增加握力。 當握把、銷釘環繞桿或握把的一部分夾在手掌和桿之間時,運動員的手便被卡住而不能旋轉,但身體卻繼續圍繞槓桿移動,因而導致手腕扭傷、肌腱撕裂或骨折,這稱為握把鎖傷。
上文簡略列舉了三個運動項目及數個病患例子,而事實上,運動員經常發生不同嚴重程度的上肢傷患。除了在鏡頭下的運動員外,很多默默耕耘但仍未被大眾所認識的運動員正承受著各種的傷患困擾。在電視上見證香港運動員的勝出過程固然是激動人心,但是我們在振奮之餘,也不應忘記他們背後的堅毅意志 —在傷與痛中繼續前進,更要為每一位曾經因訓練或比賽而受傷的運動員加油、打氣和祝福。
參考資料︰
- De Bernardo, Nieves, Carlos Barrios, Pablo Vera, César Laíz, and Michal Hadala. “Incidence and Risk for Traumatic and Overuse Injuries in Top-level Road Cyclist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10 (2012): 1047-053.
- Haeberle HS, Navarro SM, Power EJ, Schickendantz MS, Farrow LD, Ramkumar PN. Prevalence and epidemiology of injuries among elite cyclists in the Tour de France. Orthop J Sport 2018;6(9):2325967118793392.
- Majorano M, Cesario Lesioni traumatiche acute nella pratica sportive agnostica della scherma [in Italian]. Med Del Sport. 1991;44(3):281–9.
- Chung WM, Yeung S, Wong AUL, Lam IF, Tse PTF, Dasawni D, Lee Musculoskeletal injuries in able-bodied and wheelchair fencers – a pilot study. Clin J Sports Med. 2012;23(3):278–80.
- Gambaretti R, Berlusconi M, Lanzani La traumatologia da scherma: Studio della patologia tipica della disciplina in rapporto all’evoluzione del gesto atletico [in Italian]. J Sports Traumatol Rel Research. 1992;14(2):139–41.
- Desai N, Vance DD, Rosenwasser MP, Ahmad CS. Artistic gymnastics injuries; epidemiology,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J Am Acad Orthop Surg. 2019;27(13):459–67.
- Edouard P, Steffen K, Junge A, Leglise M, Soligard T, Engebretsen Gymnastics injury incidence during the 2008, 2012 and 2016 Olympic Games: analysis of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surveillance data from 963 registered gymnasts during Olympic Games. Br J Sports Med. 2018;52(7):475–81.
- Campbell RA, Bradshaw EJ, Ball NB, Pease DL, Spratford W. Injury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in competitive artistic gymnasts: a systematic Br J Sports Med. 2019;53(17):1056–69.
- Hootman JM, Dick R, Agel Epidemiology of collegiate injuries for 15 sports: 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injury prevention initiatives. J Athl Train. 2007;42(2):311–9.
- Caine DJ, Nassar Gymnastics injuries. Med Sport Sci. 2005;48:18–58.
- Caine D, Roy S, Singer KM, Broekhoff Stress changes of the distal radial growth plate. A radio- graphic surve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m J Sports Med. 1992;20(3):290–8.
- DiFiori JP, Puffer JC, Aish B, Dorey F. Wrist pain, distal radial physeal injury, and ulnar variance in young gymnasts: does a relationship exist? Am J Sports Med. 2002;30(6):879–85.
- Webb BG, Rettig LA. Gymnastic wrist injuries. Curr Sports Med Rep. 2008;7(5):289–95.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文:黃詠儀醫生 骨科專科醫生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醫生委員會 委員(2020-2022年)
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 臨床專業顧問
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 專業應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