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游泳危「肌」



(Photo Credit:Serena Repice Lentini @ Unsplash)

【體路專欄】繼在東京奧運中歷史性奪兩銀後,何詩蓓屢創佳績,更在數月間多次打破亞洲及國際紀錄,全城振奮。除了何詩蓓成為熱門追訪對象外,游泳亦成為大熱運動項目之一。在游泳的同時,我們有否了解其潛在的受傷風險?

對於泳手來說,掌握姿勢和技巧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忽略錯誤姿勢及重複性的動作為關節和肌肉所帶來的負擔,並因而增加了肩膊和膝頭受傷的機會。

如何能化解危「肌」?

以自由式為例,泳手以兩手交替划水及兩腳交替踢水的姿勢在水中前進。每次划水時,肩膀與上臂需作出大角度的向前旋轉,肩膀周邊的肌腱與骨頭會受到拉扯及摩擦;因此錯誤的游泳姿勢或是過度使用肩關節,會增加患上「肩袖肌群夾擊綜合症」,或俗稱「游泳肩」的機會。

若游泳後肩部感到痛楚,而休息後痛楚亦未能減輕,便應向醫生求助,透過影像診斷例如磁力共振掃描來判斷患者是否有骨折或軟組織撕裂受傷。初期患者可按照醫生指示服用消炎止痛藥及做物理治療,透過超聲波或激光局部消炎。同時,物理治療師亦會安排肩膀拉筋和阻力訓練等運動,幫助患者改善肩部整體動作,避免受傷再出現。

錯誤游泳姿勢或是過度使用肩關節,有機會拉傷肌腱,引致「游泳肩」

若患者疼痛情況嚴重,可注射類固醇止痛針抑制發炎。如果患者接受保守治療後,病情仍未見改善,可考慮關節鏡治療。關節鏡是一種微創手術,醫生會在患者肩膀開三至四個小傷口,以內窺鏡檢查患處情況,同時去除發炎組織;例如肩峰有骨刺增生,可使用內窺鏡磨平骨刺,減少因擠壓造成的痛楚。此外,也可採用內窺鏡修復技術修補肩袖撕裂。

停辦了一年多的香港短池先進游泳比賽在2021年9月26日城門谷游泳池順利舉行

反之,蛙式的泳手,較少出現「肩袖肌群夾擊綜合症」;但膝蓋內側副韌帶的受傷則較常出現。這是由於蛙式需屈膝、及蹬腳夾水,該動作會增加膝頭內側副韌帶的負荷,因而增加受傷的風險。

傷者膝蓋內側會感劇痛腫脹,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和屈曲,活動關節時痛楚會加劇,初期患者仍能勉強走路。如我們發現關節疼痛,應前往求醫,並透過磁力共振診斷韌帶的損傷程度。內側副韌帶損傷者,一般多採用保守治療方法,患者應按照醫生指示服用消炎止痛藥來減輕痛楚。在傷後的首48小時,患者應冰敷患處並將腳抬高,以減輕受傷部位的腫脹,並同時包紮為患處加壓,減少內出血及淤血現象。此外,若患者的內側副韌帶有部份或完全撕裂,便應使用可自行調較矯正角度的金屬支架護膝,為膝關節提供更好的固定,保護膝關節避免病情加重。

另外,傷者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可配合超聲波等物理治療儀器,為受傷的軟組織和韌帶消腫,促進癒合。同時,醫生會視乎嚴重患者的受傷程度來決定應否進行手術治療;舉例來說,如傷者有膝內側副韌帶斷裂及嚴重的撕裂骨折或小腿脛骨骨折伴隨十字韌帶或半月板撕裂,傷者應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總括而言,雖然以上所提及的傷患較常發生於競賽泳手,但一般游泳人士都不應忽視其風險。游泳的好處很多,除了增強心肺功能外,還有助我們消脂減壓。不過,如不小心傷及肌腱則會得不償失。因此,除了平日應多做增強肌肉的訓練外,無論是游泳人士或競賽泳手,游泳前應做好熱身運動,並且注意游泳時的姿勢及其受傷風險,減低拉傷肌腱的機會。萬一我們不幸受傷應及早求醫以作適當診斷及治療,以免造成永久創傷。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文:張熙澤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骨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醫生委員會 委員(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