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訪】賽車界從來都是男人的天下,不過香港女賽車手楊嘉怡(Denise)就誓要打破這個定律,她剛戰畢一年一度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於其中華夏大獎賽中力壓多位男車手以第十名完成。Denise更在今年暑假的香港房車錦標賽N2000組中力壓群雄奪得全年總冠軍,成為香港史上首位取得此獎項的女賽車手。一路走來,身兼賽車手、地產公司老闆和母親三職的她仍無損對賽車的熱誠,在賽車中找到滿足感,甚至是人生態度。
這位車壇巾幗自2012年開始參加各大大小小的賽車比賽,均獲不俗的成績,她表示細細個就喜歡追求速度,經常和鄰居小孩「飛單車」。到16、7歲就萌生玩「四個轆」的念頭:「當時都未想過做賽車手,只是一心想要有車牌可以開車。」直至六年前有朋友帶自己玩賽車,才激起她對賽車的熱情。
身為車壇極少數的女車手,Denise直言女性在賽車場上可說是零優勢:「除了身份夠特別所以較易找贊助之外,基本上女仔玩賽車並沒有什麼優勢。男仔始終不願被女仔打敗,所以之前的比賽經常被人刻意踫撞。」她慶幸現在少了有這些「特別待遇」,事緣那些對手賽後會被其他人笑他們欺負女子,大會亦嚴打犯規,「不過我都要多謝這些人激起我的鬥志,令我愈戰愈強。」Denise承認女性的體能始終未夠男性好,玩賽車會輸蝕,所以她會保持一星期鍛鍊兩、三次體能,令自己有資格同一眾男士鬥車。
對於車壇甚少出現女將,已是兩子之母的Denise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家庭因素,家長們都會怕子女玩賽車會有危險,而且基於傳統觀念,即使他們肯妥協,很多時都是接受兒子學賽車,不讓女兒學;第二個都是家庭因素,是指女性有家庭、有子女後就有所顧慮,未能搏盡,再加上參加比賽需要花很多金錢,由便宜的幾萬到貴的幾十萬(一次)都有。」不過上述的壓力未有阻礙到Denise對賽車的決心,她笑指自己即使遇上阻力一樣照玩,是個「硬頸」的人。
楊爸爸清楚Denise不願妥協的性格,一直未有阻止女兒學車、賽車,只是叮囑她注意安全。Denise現在回想起,感激爸爸當時的決定:「他知道阻止不了我對賽車的熱情,由得我去學車。」結果玩賽車反而令Denise減少在公路上開快車:「刺激感只有賽車場能給我,在路上要顧這樣顧那樣。」Denise大膽估計,如果香港有賽車場,可能會少了人開快車,「他們要宣洩的在賽車場上宣洩了,還有必要冒險去揸快車嗎?」
除了「硬頸」,Denise更說自己由細到大都是個「坐唔定」的人,會去滑雪、騎馬、以及各種極限運動,最後卻在講求速度的賽車中得到最大得著。Denise從賽車中學會了「等」:「不是一味要個『快』字就得,如轉彎時,你不放慢速就轉不到,要慢才會快。」以前以為快就是好,現在明白了凡事要有空間,Denise還將「等」的技巧應用到自己的地產公司裡:「公司經常遇到一些猶豫不決的客人,有些同事會一直向他推銷,反而做不成生意。我就提醒他們給客人一點空間去思考,太進取很容易嚇跑客人。」
追求速度感的同時學會放慢,賽車帶給Denise除了樂趣,還有新的人生態度,Denise很希望能將賽車這項推廣給大眾認識。可惜,香港唯一一間小型賽車場因幾年前的奪命事故而關閉,Denise慨嘆香港政府不願支持賽車運動:「可能是覺得非法、不想背黑鑊,就算有人肯贊助,香港都未有一個合規格的賽車場。」她認為培育賽車手要由小做起,只要做足安全措施,賽車甚至可以比單車更安全:「其實政府宣傳正確的賽車方式,便能減少意外發生。賽車和比賽用的戰衣皆有很多防撞、保護物料,所以你見很多比賽即使那輛車著火、撞毀,賽車手一樣可以沒有受傷。」她指出連內地開始重視賽車運動,相信五年後中國就會出現Formula 1資格的賽車手。
Denise透露今年有半年時間都不在香港,連自己和兒子的生日都未能慶祝:「今年算是拼得最瘋狂的一年,參加了很多比賽去拿經驗。」剛過去的四天,Denise就在澳門出戰格蘭披治大賽車,今年是她第二度代表香港出賽,她在所屬車隊HKAA參加華夏大獎賽,先在排名賽以第12名完成,總成績第10名,作為該賽事中唯一一位女車手,成績相當令人鼓舞。不過,Denise已在其賽車路上定下目標,揚言日後比賽將會減產,希望參加比賽重質不重量,繼續其賽車夢。
這位新任的「車壇女帝」現在主要希望在各比賽中展示自己的實力,吸引更多贊助到歐洲比賽。賽車運動發展成熟的歐洲地區是眾多賽車手的目標,同樣對於Denise來說,那裡才是最大的舞台:「我好想衝出亞洲,去歐洲比賽,但需要有大量資金才能做到。所以現在的比賽要表現得好,才能有回響、有人識。」
圖:蘇子傑、Denise Yeung’s facebook
文:實習記者 黃佩珊
場地:Ferrai Hong Kong
化妝:Shirley Wong@NARS Cosm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