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運動員廣告有價有市



th

要看一個地方體育發展水平,體育明星或是一個指標。走出香港,大大小小國家或城市,都有體育明星代言的廣告。簡單說台灣,作為遊客,走進便利店,總有些飲料由當地運動員代言,雜誌架上,也總有一本吧-當地運動員做封面的雜誌放在當眼處。

香港在這方面近年也算有進步,李慧詩賣蒸餾水廣告算近年代表作,「陳七」賣男士內褲廣告、幾間體育用品近年也起用本地運動員任代言人。進步,不代表成氣候。

筆者今日網上看到本地甲一籃球員呂楚威的電子產品廣告,第一感覺是「又有喇!」筆者有癖好,特別喜歡看廣告,小時候會專程買碟睇廣告,碟內收錄的全是外國的電視廣告,賣食的、政府的、木村賣髮泥的等,聽不懂,倒在家中看兩個小時都不厭。不過香港地睇廣告,睇得多總會悶吧。來去都是天后賣電器,跳舞搖相機,平面廣告新意不多,過目不忘的,近日海底隧道旁將大廈變形的視覺廣告最深刻。

今日網上看到本地籃球員呂楚威的廣告,未看到內文,已想追看下去,網上尋找廣告硬照不果,未深入研究下,倒想知道那間公司獨具慧眼,選用香港運動員任廣告代言人。

廣告內容有新意與否暫且不談,但選用香港運動員形象已夠新鮮,健康形象也助產品推廣,但筆者覺得一個廣告意義最大,莫過於對運動員及香港體壇的認同。說是給運動員認同感,雖然老套,但站在運動員的立場,這是必須也是重要的。

當體育記者期間,不時有運動員問,「其實點樣先有贊助?」運動員四出奔走,為的只是希望養得起自己之餘,又可實現理想,為香港爭光。筆者當過良心記者,每次拍照,總將有贊助的運動員球衣圖案盡量「出街」,控球拍照都提運動員轉番個LOGO出來。為的,只是希望贊助商看到照片,會覺得值回票價,繼續讓這贊助合作,繼續下去。

曾經要買POWER BANK,格價格足一條街,最後見到黃金寶代言的牌子,二話不說就買了,還懶理價錢?想買,只是因為每個運動員的廣告都得來不易,如果你還因為某外國名星的代言衝著去買產品,為什麼香港人不能因為香港運動員的代言廣告,去支持一份?錢,若然橫豎要花,為什麼不花在自己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