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d Talk系列:大腿的side angle side



【體路專欄】有位足球員到診所求診。「我拉傷了右邊大腿後肌。」
「甚麼時侯受傷的?」
「在健身房,在做機練後肌時拉傷的。」
「那時你用一條腿還是兩條腿做機?」
「兩條。」

「為甚麼用兩條腿做的事情,沒有和其他運動員的肢體碰撞,為甚麼只有一條腿受傷?」運動員語塞,只說不知道。我當治療師,很喜歡問這道問題,然後看看運動員的反應。離奇地,很多運動員都沒有用自己的身體去了解自已的運動。

「那現在練習狀況如何?」
「我挑不了高波。」
「右腳是主力腳?」對!「所以起腳動作都在右腳了。」

他先平躺,我將右腳朝天拉﹣﹣沒有柔靭度的問題。其實,拉來都多餘﹐他曾經玩體操,天生後肌的柔靭度都不錯。隨後的肌力測試都證實肌肉收縮都沒有痛楚。這也奇怪,若是真的肌肉拉傷,最少有一項測試會呈陽性反應,會出現患者主訴的疼痛情況。

我著他側躺,右腳朝天。我才發現,他這條腿,有前無後。前面的四頭肌比阿諾舒華辛力加還要粗,但後腿和平常人沒兩樣。所以健身界早期有所謂「mirror syndrome(鏡面綜合症)」運動員只練在鏡中自己看得見的肌肉作鍛鍊,忽略背後的支撐,更重要的是,有一個有修會考(啊,現在應該是DSE)生物有關肌肉收縮的理論。老師(通常是男的,還挺帥)將恤衫的衫袖捲起來,露出僅餘的手臂,然後解說:手臂要屈曲,「老鼠仔」二頭肌會收縮,但同時要三頭肌要放鬆,反之亦然。

我看見,地上最強的大腿一踢,四頭肌因為太強,後膕繩肌來不及放鬆,便因此拉傷了。

要治好筋肌勞損、跌打扭傷不難,要找出問題根源避免重蹈覆徹,有時要像福爾摩斯,有時卻可以是中學生也會明白的道理。我著他強化後肌,加上和四頭肌的協調後,他己經繼續馳聘綠茵場。

「你是否有做過香港隊?」
「是呀;但足球嘛,不多。」
「那你見過陳七沒有?」
「有呀,唯一出外比賽時合作過。……那,你會怕我會做「兩頭蛇」向對方通風報訊?」
「嘻嘻……」

香港足球員謝朗軒,相中並非當事人。(Photo credit:Alan Man)
香港足球員謝朗軒,相中並非當事人。(Photo credit:Alan Man)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