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訪】「七妹」陳子晴,來自一個一家四口的足球家庭,父親是消防處足球隊代表,母親參加過首屆香港女子足球聯賽,兄長陳肇麒「陳七」更是港足中的靈魂人物。陳子晴像是為足球而生,遺傳了父母體內的足球基因,她已決心要在女足闖一番天下,在香港傳承「陳氏足球」。
他對我而言是傳奇,原來哥哥係咁叻!
小時候跟著父親踢街場,父親是陳子晴的啟蒙老師。陳子晴仍讀小學時,哥哥陳肇麒便加入職業球隊。身邊的一切都是足球,陳子晴更封了哥哥為偶像,「陳七」於東亞運的入球協助港隊歷史性奪金,在世界盃外圍賽絕殺不丹,成為了港人包括陳子晴心裡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畫面。「他對我而言是傳奇,原來哥哥係咁叻!很自豪能夠成為他的妹妹,哥哥身型高大,站在他身邊更加像小粉絲。」
在家人的薫陶下,陳子晴萌生了當足球員的夢想。現時她在大埔女子足球隊司職前鋒,亦執教大埔男子U8少年組及興趣班。足球是陳氏一家的「溝通語言」,陳子晴說現在特別珍惜與爸爸踢波的日子,間中會與爸爸和他的朋友一起踢,哥哥也會從百忙之中抽時間參與,是足球把陳氏這一家連結起來。
受到哥哥的名氣所影響,大家都以「七妹」稱呼陳子晴,她說自己有很多與哥哥相似的地方:「我們脾氣很相似,彼此都爭強好勝,對足球的熱情也一樣。」但脾氣只限於球場上,他們兄妹間很少爭執。「或許是我們年紀相隔不少,哥哥經常遷就我,球會比賽時又會間中親身到場支持。我和他都不是喜歡講長篇大論的人,只會默默在背後支持對方。」
「七妹」這稱呼既帶來自豪感,但同時帶來壓力。「哥哥是公眾人物,有人喜歡他就自然有人不喜歡。當哥哥受負面新聞影響時,會有人來『踩多兩腳』。」對於閒言閒語,陳子晴一概不理,更會警惕自己做事要顧及後果,不能影響哥哥。
當真正熱愛運動,就不會以錢去衡量它的價值。
每人都會有跌宕起伏的時候,陳子晴從足球中學懂了永不放棄,每個難關也有家人與她並肩作戰。在香港,女足不像男足有職業制度,間接限制了女足發展。面對「同工不同酬」,陳子晴選擇堅持,這純粹是源自她對足球的熱愛,「當真正熱愛運動,就不會計較它能否成為職業,也不會以錢去衡量它的價值。假如只有全職才能留住她們(當足球員)的話,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成為現在的女足運動員。」陳子晴更謂每一支球隊球員的感情就如家人般,大家共同為香港女足貢獻力量。
今月香港女足聯賽及大專賽事開季,陳子晴把生活中所有時間都用在上學和踢球,所剩時間寥寥無幾,現在甚至要犧牲與家人相處時間。「有時候一星期要練足七日,不能與家人吃飯,他們都理解。會給我留飯留湯,令我感到窩心又體貼。」
我想做女版陳肇麒,多於想做陳婉婷。
除是球員,也是教練。指導年幼球員所花的心力不比做球員少,在興趣班裡除了教球也是保姆,要照顧小朋友,對他們循循善誘。陳子晴享受與小朋友相處,彷彿在他們的身上看見昔日的自己,讓她時刻提醒當初踢足球的快樂。當年,陳子晴由爸爸當啟蒙老師,今天她也想啟蒙其他人,幫助熱愛足球的小朋友從小打好基礎,再逐步向上發展。
筆者給陳子晴最後一道問題,「喜歡當陳婉婷(教練)還是陳肇麒(球員)?」陳子晴思索良久才能說出答案,心裡相信經過不少掙扎,她最終選擇了後者。「教練表面上可以控制很多事情,卻不能像打機一樣遙控球員在場上的表現,但卻要承受巨大壓力,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然而,球員可透過訓練提升表現,我十分享受入球所得到的快感。」但教練的工作仍然給陳子晴很多體會,了解教練為何對球員嚴厲,從訓練中學會自律,無論做球員或教練都有用。
曾以港青身份到外國比賽,陳子晴希望在大學畢業後能成為「大港腳」,跟「七哥」以兄妹兵身份替港披甲,背上陳家的榮耀,編寫屬於自己的光輝一頁。告訴大家,她是陳氏足球的-陳子晴。
圖、文:李子正(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