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學時,因爸爸的工作關係,一早就知道咩喺『蘇眉』,所以每次一聽見『巾幗不讓鬚眉』,腦海就會出現一條幾百斤重,綠色唇厚的大魚…(當然對巾幗都不甚理解)不過今次主題唔係鬚眉,係想講『巾幗』 – 我們的香港女子手球!
從我在中學時期打手球開始,其實都有認識到女手球員,但相比起摯友王子及八爪魚兄,小弟實在望塵莫及(因為搵唔到同其他女手球員的大合照,所以用左一張讀大學時侯嘅相!特別想同班女隊友講番聲唔好意思,呢張相真係好有歷史價值…)而在二十年的手球生涯當中,聽得最多的都係話打手球衝撞同身體接觸多,一般女球員都比較粗魯!無可否認,香港很多的女手球員一般都被標籤為『女漢子』!雖然喺咁,手球場上依然有很多女球員,而且聯賽的水平及隊伍數目正不斷提升,這現象的出現,我個人認為原因如下:
一)手球真係好好玩:這原因我不想多談,因為隨時寫二,三千字都寫唔完,煩請讀者自己用心落場體會;
二)有一班好好的教練及師姐:無人天生會對手球有興趣,大部份都喺受到老師或者教練培養先會做就到一位球員,甚至一位球星(當然唔少得家人支持)!而每位教練都一定用心教好自己的球員,不過方法就每位教練都不同。而從我身邊的幾位女子隊教練(男教練比較多)看到,教導女球員需要更多的耐性及風度…不過球場如戰場,做一個柔中帶剛的教練,能夠與隊員們亦師亦友,說易行難!關係的拿捏,在男女師徒間取個平衡,實在不易,小弟要多多學習!
至於一班師姐也功不可抹,以往一直為香港手球的付出,傳授經驗,不論在本地聯賽,或者代表香港出外作賽,都為一班師妹留下基石!唔講你唔知…我地香港女子手球隊早在1990年己經第一次代表香港,出外參加於北京舉辦的亞運會;而香港女子手球聯賽更早於1972年就開始,已經有44年的歷史了! 所以,一班師姐們已證明了女孩子都可以在運動場上發光發亮,打手球並非男孩子的專利,追求自己夢想的同時,亦能幫助日後的身心發展!今時今日,不時在社交網站見到一班同我同期的師姐師妹都有聚一聚,有的更帶同二代一起出席!感情的延續,源於昔日於球場上的互相支持與經歷,實在難得!
話分兩頭,早前有一日咁啱精薈練習之前,是女子隊AKITA用場,把握機會同師兄弟龍教,翹教以及兩位小妮子芷欣同芷軒傾下計!傾談初頭,都係講下作為球員,打好比賽,多D人認識女子手球等等…都係比較基本的想法!及後的交流當中,最深印象的是她們會以亞運會的成續作為目標!聽的時候,我第一個感覺係:「呢兩個?妹都幾大諗頭呀?」不過回家途中,諗番自己仲係?仔嘅時候,不曾都這樣想嗎?不曾以此為目標嗎?(及後翻查資料的時候,發現香港女子隊於2014年韓國仁川亞運排名第6,是歷年的最佳成績!) 當問到兩位小妮子怕唔怕人地覺得打手球好粗魯?佢兩個都用好堅定的眼神話我知:「我唔介意喎!」呢個世界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喜好同夢想而努力,有好多野人地唔會明嘅,同時都唔需要人地明嘅!
作為師兄,希望你地後生可以「去比賽,去到盡」,當然亦希望政府或者康文署可以給予香港手球更多的支持(特別是場地問題,這方面會在日後的網誌再深入探討)!希望香港『手球人』都多點關注我們的女子手球,香港手球圈子唔大,我們更需要團結力量,為香港手球日後發展散播更多種籽!
後記:我女兒於9月尾出世,好多朋友恭賀的同時都問:「個女會唔會跟你打手球呀?你想唔想?」我之前無特別去諗,今日我想統一回答:「我一定將我覺得最好嘅嘢俾我個女,至於佢想唔想係佢嘅選擇,我都會支持同尊重… (從相中看,只要我個女飲飽奶,對手球係有一定興趣嘅…)
當年我爸爸媽媽都無逼我要學咩、要做咩,我希望呢個諗法可以傳承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