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屎洲 探二億年前岩石



(9)-cropped
連島沙洲將三門仔及馬屎洲連接起來,潮漲時部份路段將被掩,記得查潮汐時間計劃好行程。

【讀者投稿】馬屎洲位於大埔區吐露港內,與三門仔及鹽田仔以一道沙洲相連,潮漲時部份路段會被海水淹沒,出發前需做好計劃。有傳指英軍曾常帶馬到島上放牧遺下很多馬糞而得名,亦有傳因小島形狀似馬臀而得名,而島上有地名「馬腰」,似乎後者較像樣呢。馬屎洲上有16個岩石景點介紹,風光明媚,還具教育意義,大人小朋友都值得一來!

第1站:三門仔 窺探漁村歷史

下車後很快便見到指示牌經三門仔新村前往馬屎洲特別地區,寧靜的漁港特別讓人放鬆,腳步也放慢了。一邊看著一排排整齊的漁船,另一邊眺望慈山寺的觀音像,倍添禪意。過了三門仔牌坊後,有個小小的「漁民生活文化展覽館」,當中一角布置成漁船上般,把昔日的艇家生活呈現眼前。

1.經過牌坊,便是三門仔村,內有不少民居,民風簡樸。
1. 經過牌坊,便是三門仔村,內有不少民居,民風簡樸。
2-3.「漁民生活文化展覽館」中展示了舊式油燈、衣物箱、捕漁工具等,將傳統漁船上生活環境展現出來。
2-3. 「漁民生活文化展覽館」中展示了舊式油燈、衣物箱、捕漁工具等,將傳統漁船上生活環境展現出來。

第2站:退潮跨過「連島沙洲」

未幾便在三門仔尾部來到大埔地質教育中心,可在此看有關岩石資訊才前往馬屎洲,但注意本月仍在進行翻新工程,下月才復開放。三門仔與馬屎洲之間以一小山崗及「連島沙洲」連接起來,潮漲時沙洲便被掩路,大家可到政府網站查看每月潮汐預報才決定前往時間,以本月來說建議於下午4時前完成並回程。由於整個路綫原路折返,因此請預留足夠時間。

沙洲是風浪日積月累將此處沙石堆積而成的天然沙堤,將兩島連接,並在1950年時有人為免下雨掩路未能通過,便於沙堤上堆了數塊花崗岩,加高加固,才形成今日沙洲模樣。

走過三門仔村後需翻過小山崗,可眺望船灣海停泊得整齊的漁船。
走過三門仔村後需翻過小山崗,可眺望船灣海停泊得整齊的漁船。
前往馬屎洲路上,遠處已可見慈山寺的觀音像,潔白地立於八仙嶺前。
前往馬屎洲路上,遠處已可見慈山寺的觀音像,潔白地立於八仙嶺前。

第3站:觀奇石 認識二疊紀

此段路重頭戲當然是到馬屎洲觀地質岩石了!馬屎洲是香港最古老的島嶼之一,其沉積岩是本港第二古老岩層。官方資料指此處化石早在兩億九千多萬年前的二疊紀時期(即古生代的最後一個地質時代)前已形成,比侏羅紀還要早!從前這裡是海洋,洲上常見的有泥岩、粉砂岩、砂岩、赤鐵礦等六種,有興趣的朋友要預留多點時間去看呢。除不同種類岩石,地貌亦獨特,例如經年累月擠壓而形成的褶曲、經地殼變動及風化而形成的差別侵蝕,被稱為「龍落水」。

連島沙洲將三門仔及馬屎洲連接起來,潮漲時部份路段將被掩,記得查潮汐時間計劃好行程。
連島沙洲將三門仔及馬屎洲連接起來,潮漲時部份路段將被掩,記得查潮汐時間計劃好行程。
大自然的「芝士」岩,是岩石受擠壓產生裂縫後,地殼變動有熔岩流入裂縫中,冷卻後形成石英脈而形成,看去就像芝士薄餅紋理般。
大自然的「芝士」岩,是岩石受擠壓產生裂縫後,地殼變動有熔岩流入裂縫中,冷卻後形成石英脈而形成,看去就像芝士薄餅紋理般。
海邊常見露兜樹,別名假菠蘿,葉子有刺,果實成熟時由綠變橙色,樣子真有點像菠蘿呢。
海邊常見露兜樹,別名假菠蘿,葉子有刺,果實成熟時由綠變橙色,樣子真有點像菠蘿呢。

遊覽有感:

由三門仔前往連島沙洲之路,見路旁棄了很多膠袋膠樽垃圾,令人傷心,請愛護我們的郊野,帶走自己的垃圾!(7)

路綫:三門仔 > 連島沙洲 > 水芒田 > 馬腰 > 馬屎洲 (原路折返)

長度:來回共約7.4公里

時間:約1.7小時(不連拍照)

難度:1星

來往交通:於大埔墟港鐵站轉乘巴士74K或小巴20K來往三門仔

裝備:普通波鞋、防曬裝備

TIPS:

翻上小山崗及往後至馬屎洲路段均無大樹遮擋,陽光普照的話記得做好防曬措施。

map (with marks)-trailwatch other's record

Map ref: http://trailwatch.hk/?t=activities&aid=55625 (此紀錄不是我行的, 因為我是2015年8月去, 還未用此APP)

我的實際路線紀錄: http://www.mapmyfitness.com/workout/1100421163 (冇高度圖)

作者:香港山女 Mountain Girl HK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