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的大數據時代



Photo credit:promarathon.com
Photo credit:promarathon.com

【體路專欄】最近與恒生的客戶管理主管杜曉芝(Fiona)談到數據對銀行的重要性,Fiona說掌握客戶數據對提升服務極有幫助,恒生擁有逾350萬的龐大客戶基礎,數據分析可以讓銀行深入地了解客戶不斷變化的生活理財模式及需要,從而善用這些資訊制訂符合客戶所需的銷售策略,藉此與客戶建立更鞏固的連繫。

體育發展亦同樣需要數據,越來越多運動競技比賽,都將運動員的表現和其他客觀資料轉為數據分析。以香港人喜愛的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為例,2016/2017年度球季就聘用了體育數據公司OPTA SPORT為合作伙伴,實時收集、分析和發放比賽數據。OPTA在每場球賽中記錄的數據多達1500項。例如去年10月底就公佈了新球季開鑼後各場比賽「最勤力」的球員名單,位列榜首的是利物浦隊長佐敦軒達臣(Jordan Brian Henderson),共跑了106.49 公里,差不多是三個全馬的距離。至於奔跑速度最快的球員是修咸頓的朗治(Shane Long),平均時速高達35.31公里,而史篤城的「死球」專家查理阿當(Charlie Adam)速度就「最慢」,平均時速為26.72公里。

美國是馬拉松運動的「先進國家」,世界「六大」獨佔其三。其中紐約馬拉松更被譽為全球最大型賽事,2016年的完賽人數接近51,400,成為史上完賽人數最多的一場馬拉松。身兼中文大學逸夫書院院長及中大EMBA課程主任的陳志輝教授認為,紐約馬拉松以全面而豐富的數據庫聞名,無論數據儲存、整理以至精心設計的〝runfographic〞網頁,都是芸芸馬拉松賽事的表表者。

紐馬的數據除了基本賽事資訊如成績、參賽人數、完賽人數、男女比例和國籍分佈等之外,更提供了多項趣味性資料。例如你只要跑上104層全美國最高的世貿中心一號大樓101次,就等於跑了一個紐約馬拉松。

紐馬的數據更顯示40多年來累計完成賽事人數逾110萬,是全球馬拉松賽事之冠。我粗略計算,這110萬人跑過的總距離,足以環繞地球1,158次或來回月球60次。數據亦顯示紐馬由1970年創辦至2015年,跑手的平均完成時間是4:26:01,平均年齡是40.6歲,年齡超過80歲的有269人。而2016年賽事的平均完成時間是4:37:38,當中有1,108人曾跑過紐馬15次或以上,以及有256位跑手於比賽當天生日。

負責紐約馬拉松數據收集和處理的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簡稱TCS),是一間在印度成立的跨國資訊服務公司,現時位列全球四大之一。TCS從1970年起負責收集與分析紐馬的賽事數據,2013年起TCS成為紐馬的冠名贊助商,更負責為大會設計官方手機應用程式,方便監察沿途賽事,包括可以透過地圖追蹤跑手位置以及領先的跑手名單,甚至提供互動式地圖,指示觀眾到不同賽段為跑手打氣。

我曾在2005年跑過紐馬,今年底我會再跑一次,感受五萬對腳跑過紐約Verrazano–Narrows Bridge 帶動橋身上下搖晃,以及沿途有上百萬人圍觀和打氣的壯觀場面。

去年中,內地的體育大數據服務及應用企業「魔方元科技」與多家體育公司、數據公司和投資機構發起成立「中國數據體育聯盟」,目標是打造成為中國體育產業的「數據連接器」,對體育產業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中國國務院在2014年10月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要達到5萬億,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相信這目標能為內地體育大數據的進一步發展帶來契機。

作者:張樹槐  恒生銀行傳訊及可持續發展總監

(本文曾於信報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