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香港劍擊代表顏冠一網誌:比專業,更專業



較早前看到香港單車隊總教練沈金康於「體路」的一篇有關香港運動員的待遇體制如何讓運動員不斷流失的專訪;作為一個前香港代表隊成員,我不得不搖頭嘆息並且深感認同…

說句公道話,香港政府近年投放於體育發展的款項的確有所增加;而香港運動員現時的待遇,亦較我們師兄師姐那一輩好上幾倍。現在一個於亞運會贏得獎牌的全職獎學金運動員,每個月能拿到兩萬多元的資助;但我們上一輩的,無論成績怎麼樣,每個月大概只有四、五千元;兼職的更不要說想有什麼資助…

圖片來源:互聯網
圖片來源:互聯網

聽起來好想不錯,運動員的資助多了,政府對香港體育發展的撥款也確實增加了;可是真正出問題的,是分配這些資助和撥款的制度。

2006年多哈亞運會上,我與隊友們合力奪得一面銅牌,按當時的資助機制,這塊獎牌可以讓我拿到運動員獎學金裡的「甲級」資助,即每個月兩萬多元。

我與隊友們(左起:張啟東、劉國堅、顏冠一和黃金球)於2006年多哈亞運會男子花劍團體賽奪得銅牌。
我與隊友們(左起:張啟東、劉國堅、顏冠一和黃金球)於2006年多哈亞運會男子花劍團體賽奪得銅牌。

就在這時候,「騎呢」兼「無厘頭」的制度出擊了…

有關方面跟我說,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申請運動員獎學金(在這之前我並沒有獎學金),按規定,首次申請者,無論拿到什麼成績,哪管你是什麼亞運會獎牌得主,因為是第一次申請,所以第一年只能拿到每月一萬元的「丙級」資助。

我當時除了「O嘴」,都不知怎樣反應。我問他們:「是不是一個不在體院訓練,自力更生自給自足,不曾受惠於你們獎學金的運動員,有一天他贏得奧運金牌,你就只能按規定列他為「丙級」運動員?」

「理論上,是的。」

這是什麼規定?什麼制度?定下這一條「第一次申請者最高只能拿丙級」的用意及目的是什麼?難道是要「防止」有新晉運動員突然拿到好成績?定下及執行這些規定與制度的人,你們當過運動員沒有?你們知道運動員用了多少青春與汗水才能換來這些待遇嗎?

圖片來源:互聯網
圖片來源:互聯網

就像沈教練說,運動員拿一個世界冠軍,可以享有最高級別的「甲級」資助,但只能維持一年,如果明年拿不到,就要降級「減薪」。亦即是說要年年拿世界冠軍才能保住原有的工資水平…

其實,運動員比「專業人士」更專業;一個走了,不是說隨便「登個廣告」就能找另一個回來。香港有成千上萬的律師和會計師,但有幾多個精英運動員和世界冠軍?

運動員一直埋頭苦幹、默不作聲,不是因為他們覺得滿足、覺得沒問題。而是只因他們有夢想,並且希望創造更多突破與奇蹟。他們希望得到的,不是無理的加薪,而是一個生活的保障。

當各大企業以至政府都直接以重金及良好福利來留住各類「專業人士」時,運動員這類「更專業」的又得到怎麼樣的對待呢?希望有關方面能夠全面檢討現行發放資助的制度,讓他們可以專注訓練,不需憂慮「今日唔知聽日事」,提心吊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