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訊專訪】少年劍神有「嚴」師撐腰   張家朗 汪昌永雙劍合璧



【體路專訪】香港劍擊隊近年成績大躍進,尤以男子花劍的「少年劍神」張家朗屢創佳績,花劍隊的進步除了運動員努力外,還有賴幕後功臣汪昌永教練,孕育了回歸後土生土長的「90後」年輕劍手在體壇發光發熱。

現年20歲的張家朗小學時喜愛打籃球,但某年暑假父親為他尋找其他課外活動,讓他與劍擊結緣。「與籃球相比,劍擊相對牽涉更多策略及要更加『用腦』,我喜歡這種鬥智鬥力的運動。」劍擊為家朗帶來獎牌及滿足感,亦給予他往海外作賽、見識世界的機會,漸漸在劍壇上打出名堂,家朗先後成為世少、世青及亞洲冠軍,現在更全力挑戰世界賽獎牌。不過千里馬也要伯樂悉心栽培,家朗能有今天的成就,亦全賴恩師汪教練的指導。

汪教練:深港兩邊走17年 孕育香港劍神
「汪教練給我的印象是『好惡』,從一開始就有這種感覺,單是他的表情已讓我覺得應該不易跟他溝通。不過相處久了就發現其實不是這樣,而且他很風趣,很細心、很照顧運動員。」張家朗笑說,「但我也很感謝汪教練,還有其他教練,因為自己是個挺麻煩的人,經常發脾氣,但他們總不厭其煩地教導我。」年輕劍客亦需有強大後盾,讓他可以放膽往前衝。

予人印象「好惡」的汪教練來自南京,是劍壇上典型的打而優則教,退役後當過國家隊及江蘇隊教練,2000年被邀來港指導花劍隊。由於起初只打算留一、兩年,因此每天從深圳居所來港指導,如此來來回回,一眨眼卻已度過17個年頭,他說:「當時香港運動員水平較低,港隊出賽基本上第一輪就被淘汰,有見及此,我主要是為支持香港,希望透過自身經驗提高劍手水平,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應該會有一點改變。說實話,起初不敢把目標定得太高,只想在原來的基礎上提升。」

汪教練來港第一件做的事,是把內地經驗,與本地運動文化結合。「內地運動員都是全職,但香港劍手起初只是業餘,只能在工餘時訓練。我把自己的經驗傳授,讓運動員多些參加國際比賽,每年亦安排水平較高的江蘇集訓及交流。」這結合中港兩地訓練方式的訓練模式,漸收成效。

家朗︰內地逼住練香港靠科技
自2014年加入港隊,家朗亦曾到內地集訓,他認為港隊的訓練模式有其特點與優勢:「內地給我的感覺是『逼』出來,打個比喻,只要你跑100個圈就會練好體能。但香港不同,可能在資源上較有優勢,會涉及運動科學,還會偶爾為我們抽血分析。」

帶領男花港隊17年,汪教練笑言指導過4代人,最新一批便是以家朗為主。提及愛徒,他亦讚不絕口:「家朗身體條件有利,身高手長、左手持劍、對劍擊感覺很好,教練遇到這樣的運動員應該會很開心吧!他雖然年輕,但懂道理,即使有點個性及小脾氣,但這沒關係,只要肯改善,運動員最重要是不斷進步。」

香港劍擊隊從接近從零開始,到現在與國際水平拉近、具備爭冠能力,汪教練的努力總算收到成效。時至今日,張家朗除劍指世界賽、奧運舞台,希望打出成績外,亦冀盼著與汪教練一同為男花團體爭取站在世界最高的頒獎台上。

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會訊《奧訊》第七期已經出版,藉以宣傳該會及轄下76個體育總會在推廣奧林匹克運動和本港體育發展方面的資訊。《奧訊》兩個版本均可通過以下連結作瀏覽或下載:

《奧訊》完整版
《奧訊》報刊版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