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謝謝你們訪問《體路》



DBC

《體路》開站不足一年,有幸獲過不少媒體報導過,有些是行家,有些在《體路》網站上認識,昨日我們出席的一個訪問卻是最特別的一個之一。由DBC的「數碼體壇」的主持人邀請,三位主持人都是《體路》的好朋友,由前輩李德能領導下,其中兩位年輕主持更是曾經的《體路》人,由實習生轉變成電台主持人。

寫開文字的我們,最不擅長開咪說話,記得我與另一《體路》創辦人茄莉當日首次到電台接受訪問時,dead air了不少。今次接受昔日的實習記者訪問,我們算是一家人吧,談上理想、談上《體路》目標,大家都似曾相識,最感動是曾經與我在瀋陽全運會出生入死的LuLu任訪問我們的主持,談及我們在全運寫上關於香港體操代表石偉雄的手記(詳文另看此),以及在家人對我們辦《體路》的支持後,她選了令我覺得感動的歌。

「一步一生」與「最好不過」都是我人生中勉勵及提醒自己的歌,我覺得很窩心是主持人可以了解到我們的情緒。其實說了這麼多廢話,我想說的是當記者好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訪問時要客觀、尊重又要了解到受訪者的心情,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以往聽說有位記者在訪問一位總會主席時說:「你做呢個位,平時是否只出來影下相就夠?」還好,被問的主席很大量,答得大體也沒怪罪記者,不過這成了一個行內的笑話。

其實在這資訊發達的世代,當記者好像談何容易,但事實上卻不止出現了一次這樣的笑話。記者與受訪者要有一個大家都「Feel Comfortable」的對話,我覺得記者真心的對待及足夠的資料搜集已經很足夠,我們曾經經歷在早已被對號入座的訪問,好像對方刻意挖一個洞讓你踩進去一樣,感覺不好受,訪問也變得沒意義了。

昨天在DBC的訪問,我覺得是很快樂的經驗,因為對方雖然與我們相熟,但準備充足下談起我們昔日的工作例子,與我們建立共鳴,我們也很容易將更多的想法表達出來。當然,這兩位主持曾是我們《體路》的實習生,可能我也主觀的覺得他們優秀而已,不過,這篇是個人的專欄文章,主觀一點又有何不可?

歡迎大家支持《數碼體壇》這個探討本地體育的電台。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