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爛滾」的理由 一個硬地滾球見證一生成就



(左起)龍子健、何宛淇、梁育榮、劉慧茵

【體路專訪】同樣降臨於世,卻病患纏身;同樣披金掛銀,卻未得同等支援。上天和社會或不公平,但一班殘疾運動員掛在嘴邊的並非抱怨,只有「盡力」、「無悔」作自我勉勵。捱過早出晚歸的兼職歲月,硬地滾球港將梁育榮、劉慧茵、何宛淇、龍子健去年底成為香港首批全職殘疾運動員。慶幸耕耘未被忽視,但他們更想用成績證明,只要有機會全力以赴,自己的光芒和成就絕不遜於常人。

香港殘疾運動員的成績向來「見得人」,硬地滾球代表梁育榮就是近年的表表者——四度出戰殘奧、於BC4級個人賽兩度封王、連續兩年獲勞倫斯體育頒獎禮提名為「年度最佳殘疾運動員獎」等等;最新一頁,則是去年10月出戰「BISFed世界硬地滾球公開賽」,夥拍劉慧茵(後備為黃君恒)首奪雙人賽金牌,同時重返雙打世界第一之位。

不平凡中的不平凡  世界冠軍為光「榮」而戰 — 梁育榮

梁育榮與劉慧茵是多年來的好拍檔,場外場內合拍十足。

數不盡的威水史背後,是一段說不清的奔波歲月。小時候的梁育榮,如多數小男生一樣貪玩,但奈何先天性多發性關節彎曲影響下,小息亦只能和同學留在課室;一班人向住垃圾桶拋紙團,看誰眼界準,沒想這一「拋」埋下了根基:「我對『準』是有點研究和天份,那時候不是百發百中,也有八、九成命中率,技巧和硬滾有點相似吧。」

在小學興趣班接觸硬滾,直至2002年加入港隊,阿榮兩年後已在殘奧獨得兩金,其後在世界性賽事贏盡殊榮;然而十多年來,硬滾隊沒有固定訓練場地,旺角、將軍澳、沙田等各區體育館都留有他們的「腳毛」。那些年,下班後等著復康巴士逐一接送,抱著練習用的球上車,練習才兩小時,來回車程卻花上三小時,晚上過了11時才到家是尋常事。

梁育榮於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奪得個人賽金牌。

 

直到2015年,東奔西跑的日子隨體院完成重建才結束。硬滾隊進入體院,隊員不用再抱著器材去訓練;民政事務局去年底推出為期一年的「殘疾運動項目精英資助先導計劃」,殘疾運動員首次獲全職訓練的機會,才算真正夢想成真。阿榮10年前已渴望「全職」的到來,搭檔阿茵的興奮更是難以言喻:「從來沒想像過,真不知怎形容呀,哈哈。」

人生再發奮為時未晚 機會來到「茵」然接受 — 劉慧茵

住進體院宿舍,照顧者亦破例獲准同住;更重要的是,以往一星期的練習量,如今一天就練到,和練習場近了,和夢想亦近了。阿茵謂:「希望追回以前比別人練得少的差距。不論結果如何,要讓大家看到我們努力過,要無悔,不留遺憾。」當年阿茵為了走出失學和失業的「雙失」困境,廿多歲才接觸硬滾,雖起步較晚卻同樣打出名堂,證明天份之高。不過對她而言,練得開心才是最重要,而當中樂趣,絕對少不了和搭擋兼「大師兄」的針鋒相對:「我們未打波,已在醫院認識,那時做物理治療,只有這個肥仔(梁育榮)會痛得大哭。場上他很型仔,但有時仍像個小朋友。」「大家把口都不乖,所以特別投契!」整個訪問,梁育榮及劉慧茵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

劉慧茵專用的球

嚐過金牌滋味的阿榮,仍渴望以「神默契」與搭檔再踏頒獎台:「我們默契已好到不用多講,便知對方的部署;去年定下世界第一的目標,達成後更有動力。雖然我拿過殘奧金牌(2004年夥拍劉恩賜),但和阿茵夾了三屆都沒拿到,所以目標很清晰,就是希望2020年東京殘奧有所斬獲。」

心中有話說不清 奮發向上望終成「龍」— 龍子健

龍子健

另一港隊「大師兄」龍子健,雖然因病發音不清,但幸有「最佳翻譯」阿榮囊助,訪問時合力發放不少笑彈。子健同樣在小學接觸硬滾,亦因此和同校的阿榮認識,同住宿舍後,畢業後成為鄰居,「孖住」去過殘亞、殘奧,如今亦齊齊踏上全職路。子健笑言全職的最大難關,竟是起床:「以前練習都在晚上進行,可以睡久一點。不過能和朋友一起打波,又有固定收入,早起都不成問題。」

近來二人和阿茵迷上航拍,上午練習過後,便結伴到城門河畔「放飛機」;自小與輪椅為伴,他們慨嘆錯過不少,「但一架航拍機帶我們看到這世界,感覺很奇妙」。飛得高、看更遠,硬滾場上屬BC2級別的子健,也希望攀得更高、更遠:「希望幾年內升至世界前十,今年殘亞則想打入單打八強,再視乎機會,爭取更高名次。」

相比三名全職隊友,何宛淇顯得有點不同。23歲的她,沒練習時愛唱K、畫畫、音樂劇,上月與考試和功課搏鬥過後,現正享受悠閒的sem break,生活聽起來一般大學生無異。不同的,是你我他的大學生涯或只有「搏盡無悔」,很少感受到生命在倒數。

有限生命實現無盡心願 堅定不移渴望「淇」績 — 何宛淇

患有先天性脊髓肌肉萎縮症的宛淇,曾和阿榮、阿茵同屬BC4級別,但因肌肉退化,漸漸無法再用手投球,19歲那年要轉至由管道協助的BC3級。從用手到只用手指推球,由依靠手感改以數據分析,巨大轉變一度令她氣餒,甚至考慮放棄硬滾,專心讀書。「當時朋友提醒我,自己仍未實現奧運的夢想。」堅持捱過適應期,但一年多的低潮,遠不及看著身體變差的煎熬。

宛淇坦言病情會繼續惡化,但有限的生命,反而成為推動力:「我的格言是『只要有能力,就必盡其力』。在自己有限的時間,想知自己能走多遠,打球能到達甚麼巔峰。我沒想像過,不僅能見證殘疾運動的興起,還能成為其中一份子,在云云興趣中堅持打球,就是不想將來後悔。」

人生無常,是所有人的共同課題;突破自己,則是運動員的共同目標。和四位相處的兩個多小時,令和宛淇同齡的筆者自愧不如;病患固然苦,但對他們而言,大概只是更早看透生命種種局限的機會。他們和所有運動員一樣,夢寐以求的是展現天賦的平等機會,令過往的汗水和努力不至白流。

文:黃穎恩
圖、片:李玥(部分圖片由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提供)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