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心理學淺談(34):「非常心」與「平常心」的理解與切換



運動心理學,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姒剛彥

【體路專欄】非常心驅動運動員為目標奮鬥,例如「追求功名,成就自我」或者「為國爭光,報效集體」,它會讓人激情投入,追求高效。但它因動機強烈,容易引發高焦慮,從而導致行為表現不佳;平常心是讓運動員在運動生涯過程中心態平和從容,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者「一念放下,萬般自在」,這種處世態度因為行為內控穩定,反而有可能最大程度挖掘潛能。

千萬年來的人類進化造就了大腦以自我為中心的設定,它帶來(1)覺得「我」是特殊的,我比別人重要;(2)在高壓力下「自我」受到威脅,大腦本能地啟動自我保護機制而引發強烈的「自我關注」(注意焦點在內部體驗上,諸如念頭、情緒、身體感受),產生高焦慮,從而影響行為表現。解脫的方法是「去自我中心」,把大腦從進化設定的局限視角中解放出來,從一個更高的水準觀察與體驗這個世界。深刻領悟非常心和平常心的本質及功能,並且提升對應不同情境切換非常心與平常心的心理靈活性就是可能的方法之一。

非常心可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非常心1:追求功名、成就自我),也可以不是(非常心2:為國爭光,報效集體),兩者都具備強烈的驅動力來激勵人們去實現目標,亦都可能引發壓力反應如焦慮。平常心可以是圍繞自我(平常心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也可以是跳出自我(平常心2:一念放下,萬般自在)的;前者還是自我,只是通過修行來接納「經歷」,與「威脅」和平共處,這已經幫助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去自我中心,不再引發強烈的「自我關注」;而後者是真正地去自我中心,是用忘我的方式投入到「任務關注」(注意焦點指向當下行為定向的任務上)中。由上,可以看到非常心與平常心相互切換時的多種組合可能:

(1)非常心1轉換成平常心1;
(2)非常心1轉換成平常心2;
(3)非常心2轉換成平常心1;
(4)非常心2 轉換成平常心2。

針對不同價值觀及人格特徵的運動員,不同的組合會帶來不同的效能。

非常心與平常心是兩種背景心態,都帶有動機與態度成份。每位運動員在每一個當下的行為都與背景心態有關,只是當事人並不總是能夠清楚地覺察到它們。在這兩種背景心態裡進行去自我中心的實踐效率取決於三種能力的訓練:(1)對於背景心態的高度覺察力,它基於對非常心與平常心的深刻領悟;(2)擁有非常心和平常心相互切換的心理靈活性,它基於對過去習慣性的自動化思維模式的破除;(3)切換後在情境中保持注意指向性的功力,它基於注意資源高效使用的系統訓練。

非常心與平常心是一體兩面,但它們不是天然就在一起。運動員不可沒有非常心,但可培養起平常心,並融入價值觀。無論是激勵非常心的霸氣,還是顯示平常心的大氣,訓練它們並要求在特定的情境下相互切換,目的並不是要產生一種更為積極的心態,而是能夠產生適應當下情境的更好的功能性行為。


作者:姒剛彥博士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委員
香港體育學院運動心理中心主任
前國際運動心理學會主席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HKSSEP)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如香港體育學院等)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Facebook專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