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踏入11月,本地體壇活動陸續重開,足總主辦的香港超級足球聯賽已經在10月尾開始新一季,由菁英盃打頭陣;香港業餘田徑總會的「田徑測試賽2020」也在早前順利完成;加上籃總宣布11月16日起舉辦工商盃、連同12月可能上演的學界羽毛球及乒乓球精英賽單打,看到本地體壇回暖, 陸續有不同活動上演。體育界人士當然喜見各項賽事舉行,唯一擔心是本地第四波疫情來襲,隨時令到本地體壇又再被逼沉寂下來。
其實,抗疫的最佳方法除了保持個人衛生之外,勤加運動增強身體免疫力正是最好法門。眼看餐飲業界在萬聖節多了飲食生意正是喜事,不期然令人想起體育界別是否可以陸續回復,讓不同體育賽事上演,甚至安排讓部分觀眾再入球場或者體育館欣賞賽事。飲飲食食是生活習慣,欣賞體育賽事及投入運動也是生活習慣,既然飲食業界可以讓人流聚集吸納生意,為何體育業界在今年疫情期間卻總是不能聚人,總是一直被打壓只能夠啞忍,然後等待抗疫基金幫忙,未能自力更生,只能睇人面色做人。
誠如同行運動公關邱益忠所言,去到今年8月已經有50間健身中心倒閉,不少教練可能被逼轉行。政府在防疫措施及保持就業之間要想方法平衡,不應該一刀切每次爆發疫情便向體育界開刀,禁止健身中心、拳館等體育場所運作,同時令到各大總會聞疫色變不能舉辦賽事,長遠下去對於本地體壇發展影響深遠。除了各大總會、各大健身教練及拳館教練受到影響,另一班苦主正是一眾現役運動員,在全年無甚比賽之下只能夠有限度苦練,等待機會上場再次展示實力。
社會大眾要抗疫、也要有足夠空間做運動及欣賞體育賽事平衡身心,不能夠活在疫情恐懼之下惶惶不可終日。看到近日港協暨奧委會副會長霍啟剛前往視察啟德體育園工程,期望場館2023年可以完工,甚至未來建立香港自家品牌體育盛事,這個中期目標當然很理想。只是,在未達成中期目標之前,體育界都應該有一個短期目標,就是各大總會及管理層人士向政府爭取寬免,讓體育界在非常時期可以有條件限制下運作,好像外國歐洲四大足球聯賽即使疫情未止仍然在安全規範下進行,這些都是彰顯當地政府及體育業界合作的決心及組織能力。如果短期內未能保住一班體育界人士的就業機會,談何中長期目標?
在未有疫苗及確診個案「未清零」之前,可以預期未來一段時間香港人仍然要和疫情繼續周旋。近日再有零星個案出現,加上大家擔心萬聖節後可能會出現疫情群組,隨時令到防疫措施再度收緊,甚至扼殺本地體育賽事的生存空間,直接導致業界人士生計再受損。在此非常時期,更加需要體育界管理層團結發聲,向政府爭取讓各項賽事在安全規範及社交距離措施限制下舉行。好像足總舉辦的港超聯去季17場復賽及今季新開鑼的賽事嚴守防疫指引,完全沒有事故出現,正是為業界同行提供最佳示範,證明體育賽事可以在疫情期間如常舉行,體育活動在有條件限制之下可以上演。
在此情況之下,仍然見到本地跑手陳家豪在田徑測試賽的5000米賽事跑出個人最佳時間14分58秒21,再有泳手何詩蓓在第2屆國際游泳聯賽(International Swimming League,簡稱ISL)兩日奪五金,兼且刷新100米及200米短池自由泳亞洲紀錄,榮膺第6輪賽事MVP,可見本地運動員在疫境之下仍然奮勇作戰,態度可嘉。但願體育界管理層都可以擁有像運動員一樣不屈不撓的鬥志,拿出智慧為業界謀福利,這樣才是真正為香港體育及香港未來設想。
文:體記阿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