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作品在本地影視史上算是冷門系列,由70年代無線引入日本女排劇集《青春火花》,東洋魔女蘇由美及魔鬼教練馬志的故事風麾一代觀眾,並且提升了排球運動在大眾心中的形象,之後較出名的可能有動漫作品《足球小將》、《男兒當入樽》,真人電視作品則有千禧年後的《戀愛自由式》、《桌球天王》、《尖子攻略》,還有單車電影《破風》、體操電影《翻滾吧,阿信》,當然少不了張家輝那套《激戰》直接刺激大眾去認識MMA,可以見到體育影視作品的威力極大。
每一次有相關的體育影視作品推出,都會直接刺激那個年代的青少年留意該項運動,甚至投放時間學習,可以說這些作品是推廣一項運動的最好宣傳。不過,綜觀多項體育作品都會有一些漫畫化的表達形式,最佳例子莫過於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那些魔幻射門特技比起《足球小將》更為誇張,基本上是博君一笑的格局。
眾多體育影視作品都是非常勵志,刺激年青人努力追夢,但在現實香港社會從事體育行業,實際情況可能比起戲劇更加艱辛。單是現在第4波疫情進襲香港,不少教練及體育界人士都擔心生計受損,擔心各項活動又要取消,擔心再次手停口停,而政府愛理不理的態度卻是令人憂心。如果觀看體育作品是要激勵自己努力去打逆境波,那麼這場逆境波要打足一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而且疫情影響下連室內運動都要再被禁止,到底如何激勵自己再次面對漫長的困境?市民努力防疫,但現實環境總是眾多意外發生,當一眾年青人連做運動的機會都越來越少,如何讓他們透過訓練去磨練心志?看著新劇集上演,只望能夠從中得到啟發,找到動力再去面對殘局。
文:體記阿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