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裡大家可能是耳熟能詳的這短短幾句,恰好道盡了香港硬地滾球傷殘運動員何宛淇生涯的縮影。
何宛淇自幼便患上脊髓肌肉萎縮症,從小時候可以勉強走路,到慢慢喪失肌肉力量,需要以輪椅代步,自此宛淇便與她的輪椅形影不離。回望至今12年的港將生涯,宛淇初出茅廬便已經立功,她在2009年的東京亞洲青少年殘疾人運動會中獲得硬地滾球BC4組別的個人賽和雙人賽金牌。然而,何宛淇奪金後教練卻建議她轉戰BC3組別,這意味她要面對病情惡化的事實。縱是晴天霹靂,宛淇卻沉著應對,轉到新組別重新出發。儘管宛淇五年前於里約熱內盧殘疾人奧運在8強止步,但經歷了五個寒暑,今年她卻帶著世界排名第2的身分,代表香港征戰2020東京殘疾人奧運。
對運動員而言,疫情有如雙面刃,一方面能夠給予他們額外一年備戰,同時亦打亂了運動員數年間的部署。同樣情況也發生在宛淇身上,她回想過去一年多的經歷說道:「當得悉殘奧需要延期一年時,心理上都受到一定的影響。不過在家訓練期間,除了翻看比賽片段,自己都沉思了一段時間,回想自己不足之處。」延期一年除了令宛淇直視自己的不足,還令她對本屆殘奧訂立一個明確目標。比較自己在疫情前後的變化,宛淇說:「自己以前打法進取,只顧著得分而浪費了機會。現在感到需要改變,學會了剛柔並重。疫情期間的反思也令我在初回到體院訓練時感受到自身的進步。心態上作出調整後,希望自己能夠在個人賽和雙人賽上奪牌。」
宛淇同時間也透露了自己備戰的心情:「即將要出發,心情感到興奮,自己也將近兩年沒有出賽,下一項比賽便已經是殘奧這種大型比賽。」她續道:「現階段提醒自己以平常心應戰,避免情緒波動,打好每一球,每一球都能夠發揮訓練時的水準。」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宛淇五年前首次代表港隊出戰殘奧,闊別殘奧賽場五年,她分享自己的轉變說:「在里約時未有訂立明確目標,只是覺得身邊的一切都十分新鮮,當時只想純粹感受氣氛和享受比賽。」只是,宛淇在這五年間獲獎無數,疫情前也在2019年BISfed亞洲及大洋洲錦標賽中贏得兩金,同年亦因為其優異的成績榮獲全港全年最佳女子殘疾人運動員。出色的狀態使宛淇對接下來的東京殘奧充滿野心的同時,也難免構成壓力,她說:「希望成績能夠超越上屆,甚至希望可以奪牌。自己希望在個人賽最起碼能夠打入4強,雙人賽則希望可以打入4強甚至奪牌,不過這也令自己感到壓力。」
是對於香港社會或者是宛淇來說,這五年可說是變幻莫測。能夠再次代表港隊征戰殘奧,何宛淇坦言會好好珍惜披上港隊戰甲的機會:「作為運動員希望能夠盡量保持心無旁騖,盡力打好成績,同時間也想好好珍惜能夠代表港隊的機會。」經過香港羽毛球代表伍家朗在東京奧運的球衣風波後,宛淇也有一些感受:「對於社會大眾在大型賽事上沒有集中在運動員的表現上感到可惜和不開心,不過令我感到欣喜的,是似乎一眾運動員沒有被場外發生的事影響得太多。所以自己都會藉此提醒自己不應胡思亂想,再深究下去亦沒有意思,現階段只想專注備賽及比賽。」
在運動員的身分背後,宛淇也是一位斜槓青年。大眾只認識她作為運動員的一面,但是同時她也是一名美食博客及客席講者,閒時除了像她在其個人網站提到的「揸住輪椅,食勻香港」,同時亦會到學校或商業機構等進行演講。被問到疫情期間有否將重心從運動員轉移至其他範疇,宛淇答道:「其實都沒有,因為疫情前作為運動員都一樣會作演講。對我來說,運動員暫時是我的人生重點。自己一直以來有幸獲得很多資源,亦因此取得很好的成績,故此希望可以回饋社會。所以這數年期間都會在中、小學及商業機構分享自己的故事,藉此發放正能量,鼓勵年輕人追隨自己的夢想。」她又分享自己與年輕人交流時的想法:「這數年社會變得負面,年輕人失去方向,對年輕一代失去對未來的憧憬感到痛心,我只想用自己卑微的力量對社會做出影響。」
日本一向被港人視為「家鄉」,適逢本屆殘奧在東京舉辦,宛淇直言她喜歡品嚐日本菜,但礙於備戰的緣故,必須克制和壓抑自己的食慾。不過對於宛淇而言,日本菜並非她的摯愛:「最喜歡的菜式只有媽媽烹調的食物,每次外出作賽都要離開香港兩、三個星期,但不足一個星期就已經十分想念媽媽的湯水。」受惠於參加巡迴賽而得以到訪世界各地,問到宛淇最喜歡到哪裡比賽,她回答說:「香港是我的根。如果真要選擇的話,我會選擇香港,因為香港人支持香港人的感覺是最獨一無二。所以希望疫情盡快離去,香港能夠再次舉辦大型國際賽事。」
帶著世界排名第2的身分進入東京殘奧賽場,宛淇將會在8月23日啟程前往東京,盼望她能一舉超越自己,也超越在里約殘奧的成績。
圖、文:實習記者羅卓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