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 x Junior】「年輕時經常用大量的體力消耗取代思考,所有練習都用數量來累積,一心想用拼搏換成績,年紀大了,少了體力,卻懂得思考是否可以用『質』來平衡『量』的壓力。」這是節錄於中華台北舉重奧運金牌及世界紀錄保持者郭婞淳在完成2021年賽季後發的總結文。這段記憶很深,因為這正正就是這一年每天的感受。
回想五、六年前的自己,做技術做不好就繼續做,做到做好為止,做到忘記了時間,反正身體不會累,腳也不會痛。那時候熱身根本就是做個樣,因為大家都知道訓練前要熱身,但身體告訴我:其實做不做也沒兩樣,所以隨時隨地想跳就跳,走在街上,頭上想摸的都跳起摸一下!現在還是乖乖的走路吧,胡亂出盡全力跳起,肌肉會拉傷!訓練不能再一味做重量做數量,更多的是理解身體的狀況,肌肉壓力及強弱的平衡,發力的質素及效能,是以「質」來平衡「量」的壓力。
這個年頭對平衡有更深的領悟,所謂中庸之道,就是適度,無「過」無「不及」。小至身體結構肌肉平衡,到工作與生活平衡,或訓練與休息的平衡。(無厘頭想到其實連貧富懸殊也是失衡的後果)
我問:「我盆骨前傾是因為股肌(glute muscles)太弱,還是髖屈肌群(hip flexors)太緊?」物理治療師説:「身體是講求平衡的,股肌和髖屈肌群是其中兩組抗衡的肌肉,如果髖屈肌群沒有太緊股肌不需太強去平衡;又如果髖屈肌群有力也就可以抗衡比較緊的髖屈肌群。」然後我發現有很多身體的不適或問題都源於不平衡。這一年我開始分析訓練動作的問題,跟物理治療師探討原因,再與教練、體能教練協調訓練去從根本作出改善。年歲增長,對自己的訓練、治療各樣有更深入的探討和了解當中的關係,也對訓練數量、份量、重量有更準確的控制,在少了「體力」的情況下,保持有效的訓練吧!
文:楊文蔚(女子跳高香港紀錄保持者)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56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200間中、小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或填寫網上訂閱表格,並留下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太子閱讀時代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沙田體育會、大埔體育會、北區體育會、荃灣球星羽毛球專門店,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亦有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