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黑馬」源自一場虛構的賽馬?黑色馬註定較冷門?



Credit: Pixaby

【體路專欄】體壇與政壇都常用到「黑馬」一詞,形容不被看好或非為人熟悉的人,最終卻出人意料地取得勝利。既是與馬相關的比喻,或許讓人很自然地認為「黑馬」一詞從馬場誕生,也是賽馬術語。然而「黑馬」其實是源自一場虛構的賽馬,而且原來黑色馬也不一定較為冷門?

「黑馬」是英語Dark Horse的直譯,該詞最早可追溯到19世紀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所著的小說橋段,其1831年作品《年輕的公爵》(The Young Duke)第五章描述一場賽馬,當中一匹冷門的黑色馬在最後階段「爬頭」超越兩匹冠軍熱門,率先衝過終點。黑馬在小說中成為意料之外的勝利者,「黑馬」的比喻應運而生。

Credit: Pixaby

小說為甚麼要以黑色馬作為爆冷的主角或許已經無從稽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並非因為黑色馬能力稍遜,事實上相同品種但不同顏色的馬匹並沒有明顯的先天能力差異。現在常見用作賽馬的馬匹為純種馬(Thoroughbred),特色是敏感度及速度俱高、反應快;馬術比賽用到的則大部分為溫血馬(Warm-blood),是相對力量型、具高靈活性及美態的馬匹。同品種的馬匹會因遺傳而有顏色差異,但不會因顏色不同造成能力差異。當然後天的訓練會有所影響,但理論上賽馬場或馬術賽場上,黑色馬的先天能力並不會比栗色、棕色等其他顏色的馬匹低。

黑色對馬迷而言可能不夠「好意頭」,但在香港為數不多的黑色賽駒中亦有成績不俗的代表,已退役的「禾道駒」是其中之一(Credit: 香港賽馬會)

黑色賽駒能力不下於其他顏色的馬匹,但數量就較其他顏色的馬匹少。純種馬常見的毛色為栗色、棗色、棕色和灰色,賽馬場上的黑色馬較為罕見。馬匹顏色受多對遺傳自父母的基因座(Locus)影響,其中三對為「G基因座」(Grey Locus)、「E基因座」(Extension Locus)及「A基因座」(Agouti Locus)。要生成全黑的馬匹,最基本需要在「E基因座」裡有一個顯性E基因(組合E/e或E/E)及在「A基因座」裡兩個都為隱性a基因(組合a/a)。只要「A基因座」中其中一個為顯性A基因(組合A/A或A/a),馬匹顏色就會是棕色或棗色,故此這些毛色也較黑色常見。

順帶一提,若果馬匹「G基因座」中有一個顯性G基因(組合G/G或G/g),就會隨時間而長出灰毛,從出生時原來的顏色逐漸變成灰色,之後更會越變越白。黑馬可以變成白馬,大概也可以算是一個厲志故事?

按此瀏覽更多運動冷知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