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最近看了一篇台灣的文章,談及體育課該教會孩子什麼,看到當中一句:「沒有被體育感動過」後如當頭棒喝,或者我們喜愛體育,很大原因是被感動過。
初中時代,喜歡跟姐姐及弟弟圍在電視機前看NBA直播,當時還未有收費電視,體育大賽、NBA總決賽,我們總可在免費電視台收看。那好兩年是芝加哥公牛及猶他爵士的年代,由常規賽追到總決賽,我們永遠在米高佐敦處理最後一球時,衝上電視機前目定口呆、反勝一刻翻轉家裡失控尖叫,然後走出街場學學伸脷上籃。這是我印象中第一次被體育感動,那種熱血到現在也難忘。
第二次被體育感動,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以往玩遊戲機,除了《街霸》外,三姊弟永遠愛輪流打《奧運會—十項全能》的遊戲,輪流上場,輪流擦破手指頭控制A、B制,遊戲上角色跑得最快,手制下的我們一樣汗流滿臉。於是,奧運會來到,我們最愛看田徑項目,看看跑手有沒有擦破我們A、B制一樣快。
那年電視旁述提及劉翔有機會於110米欄奪牌,跑前從未有中國選手於田徑項目上踏上頒獎台,我和姊姊一看劉翔Close-up,見佢緊張得左搖右擺,才跟姊姊說:「佢好緊張,我都好緊張!」然後看著他在槍聲一響後,一步一步拋離對手,以破奧運紀錄奪得中國史上首面田徑金牌,他激動震臂一下,我們心就抽了一下。賽後他激動指著鏡頭說話,我和姊姊笑著說:「佢好懶型!」但是感動的眼淚還是在眼內一直滾動。
當然,中學當個運動員也有感動自己的片段;當上體育記者後,我們熱愛到大型運動會採訪,幾乎是每次都被香港運動員感動得賠上眼淚。原來我們熱愛,因為我們被感動過。
不知道現在的體育課是怎樣了,那時最愛走走出課室外,拼命跑至汗流頰背的體育課,聽說母校由專注體育變成發展藝術,這樣才更像名校一樣好收生;昔日全港人人趨之若騖的體育名校亦已變成以藝術為主;世界體育大賽都由免費電視搬到收費台,要受體育感動的機會不再隨手可得;然後,體育課若繼續如文章內提及受場地限制、缺乏體育專業老師等影響,體育課還可以教會孩子什麼?現在喜歡體育課的小孩,有沒有被體育感動過?
參考文章:《體育課教會孩子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