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力量訓練有助運動員提升肌肉的力量及爆發力,是提升運動表現的重要一環。傳統的訓練會以最大力量(1 Repetition Maximum, 1RM)的百分比來調整訓練強度,而「速度依循訓練」(Velocity based Training, VBT)則透過量度動作的速度來決定訓練強度。本文將會簡介和比較這兩種訓練方式,希望能為讀者帶來得著。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踩快啲、傷少啲,Bike Fit 你要知
【體路專欄】本港單車運動員在國際舞台上取得不少佳績,同時,單車也是普羅大眾喜愛的假日休閒運動。過往香港曾舉辦不少大型單車比賽,參與人數眾多,單車熱潮從未冷卻。疫情下,踏單車也成為假日休閒的首選活動。由於單車漸趨普及,不少人在購置單車時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考慮品牌、性能及外型以外,也會考慮每一個部件的配置,複雜程度可比跑車。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預防受傷訓練——瑜伽篇
【體路專欄】對於體育界來說,利用瑜伽作為預防受傷的一種輔助訓練方式並不陌生,有不少頂尖運動員都曾提及瑜伽在日常訓練帶來的好處,例如剛剛當選十大傑出青年的重劍運動員江旻憓;放眼國際,現任威爾斯國家隊總教練丶四十歲仍然活躍於英超的曼聯長青樹傑斯(Ryan Giggs),以及公認是NBA歷史上最偉大球員之一的勒邦占士(LeBron James)同樣享受練習瑜伽。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中小學生的肌力及體能訓練原則
【體路專欄】根據教育局的數據顯示,香港學界體育聯會每年舉辦超過20,000場校際體育運動賽事,當中約有12.6萬位中學生和小學生參與[1] ,佔整體學生數目約18%(以全港接近70萬名中小學生計算[2])。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康復新領域
【體路專欄】運動醫學是一門綜合的應用醫療科學,以實證科學為本。透過嶄新的醫療科學知識,醫護和科研人員致力保護運動員的健康,並提升他們的運動表現和預防運動創傷。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阿基里斯腱 — 可能是世上最重要的跟腱
【體路專欄】阿基里斯跟腱(Achilles Tendon)是一條位於足踝後側的肌腱組織,也是人體中最大和最重要的一條跟腱。不少體壇名將都曾經因為阿基里斯跟腱受傷而退出比賽,其中包括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杜蘭特(Kevin Durant)、美國網球運動員「細威」莎蓮娜威廉絲(Serena Williams),以及中國「欄王」劉翔等等。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 運動員的「心」酸
【體路專欄】數月前,日本網球運動員大坂直美以抑鬱及社交焦慮症為由,拒絕接受法國網球公開賽訪問而被罰款;東京奧運期間,美國體操運動員拜爾斯因心理健康理由退出東奧團體及個人全能賽;本地乒乓球運動員麥子詠表示希望更多人關注運動員的心理健康,以及游泳運動員何詩蓓提及「心理質素佔比賽表現的八成」等等。以上種種例子,也是圍繞一眾頂尖運動員的心理健康議題,情況值得關注。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用正向思維 培養Growth Mindset
【體路專欄】東京奧運和殘奧運圓滿結束,香港市民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深深感受到香港運動員在比賽場上努力拼搏和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同時,運動員亦為香港人帶來滿滿的正能量、歡欣和鼓舞。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醫學—社區健康教育的良方
【體路專訊】東京奧運和殘奧會在一片掌聲中落幕,香港的運動員取得空前成功,掀起的運動熱潮席捲全城,令疫情陰霾下的社區重拾生機。歷史性的獎牌佳績獲得各界的正面回應,政府宣佈一系列措施支援體育發展,與體育界、教育界和商界等社會各界共同協商探討如何推動香港體育發展專業化和產業化,並斥資巨款成立基金促進運動科研及運動醫學的發展,對體育發展及健康活力社區建設均具有深遠影響。剛於八月舉行的中大運動醫學日盛況空前,可見運動醫學植根社區的種子正邁向收成期。體育運動與健康的關係密不可分,推廣運動醫學到社區的不同階層,絕對是建設健康社區的重要良方。筆者將於本文探討社區運動醫學對基層醫療發展的重要性。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公平競技靠藥檢
【體路專欄】阿根廷傳奇球王馬勒當拿、前英格蘭隊長里奧費迪南、前曼城中場耶耶托尼,以及前羅馬尼亞前鋒梅度,以上位位都是世界著名的頂尖職業足球員,但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都曾經不能通過藥檢而被禁止參與比賽。到底甚麼是藥檢?筆者將於本文介紹職業運動員在藥物治療和日常生活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運動比賽中採用的藥檢形式。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只差一點點 微調熱身定輸贏
【體路專欄】你知道嗎,奧運場上金牌與銀牌之間的成績往往只有極少的分別!讀者看電視直播比賽只看到運動員比賽時的樣子,而運動員和運動科學團隊在鏡頭背後、比賽前,究竟做了甚麼賽前準備呢?筆者有幸以運動科學支援人員身份親身到達東京奧運支援,本文將介紹團隊如何利用運動科學,協助運動員爭取佳績。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全面化的肌肉訓練
【體路專欄】 相信大家都知道,運動或體能活動能夠為人體健康帶來好處。然而,世界衛生組織(世衛)在2020年一份關於身體活動的報告指出,全球大約有80%以上青少年和25%成年人的身體活動不足,更未能達到世衛建議的身體活動量。身體活動量不足,有機會影響健康,長遠而言更會造成公共衛生問題。為了協助身體活動不足的人士(下稱學員)提升活動量,私人健身教練及體能教練(下稱教練)可以如何發揮作用呢?而教練又應該如何訓練學員的肌肉的「質」與「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