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星的你

【讀者投稿】一閃一閃小星星,一顆一顆亮晶晶。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巨星!如果你是巴塞隆拿球迷,你心中之星可能是美斯;如果你是皇馬粉絲,你心中的巨星可能是基斯坦奴‧朗拿度; 如果你是賽車迷,你會喜歡舒密加;若你是籃球迷,林書豪會是你心中的一顆新星。

運動員的轉型問題

【讀者投稿】即使精英運動員在競技場上躊躇滿志,他們總有解甲歸田的一天。籃球之神米高佐敦(Michael Jeffrey Jordan)、俄羅斯撐桿跳女將伊巴辛耶娃(Yelena Gadzhievna Isinbayeva)、曼聯低調的世界級中場保羅.史高斯(Paul Scholes)在他們的競賽生涯中都曾因有感對體育競賽的熱情和雄心不再而短暫退役。

三鐵與人生

【體路專欄】作為業餘三項鐵人運動員接近八年,日復日、月復月、年復年的規律練習,除了是做運動,當中還給了我一些人生啓示,我覺得三鐵當中的三種運動分別代表了人生的不同階段。

體育盛事化和商業元素非洪水猛獸

【讀者投稿】由政府保障市民基礎的運動機會,這個建議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似乎並不低。至少,體育政策制訂權力仍主要繫於官方手中,以金錢打造出來的話語權仍有一定效用。但無論如何,政府救火角色只屬暫時性,可持續性不高。

融合中華文化 推廣體育普及化

【讀者投稿】本文在首部分指出,體育精英化與體育普及化有密切的關係。這個命題背後的邏輯是:越多人參與體育運動,選出好苗子的機會就會相應提高。但必須承認的是,香港並非每一個市民都有志向和潛力做專業的運動員。

改變社會各界對運動員的觀念

【讀者投稿】其實,完善體育組織架構只是香港體育政策的其中一步,如何令主流社會接納體育競技和運動普及化亦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共鳴

【讀者文章】看冬奧吕品韜沒有隊醫一事,我想,大家反應很強烈,是在於一份共鳴。 我們也不瞭解,究竟是否必須有隊醫,也不知道,申請有多難。

十萬個為什麼 之 霍震霆有咩做?

【讀者投稿】索契冬奧代表、短道滑速選手呂品韜近日投訢,曾多次提出要求隊醫同行,但港奧委會以「港隊名單已滿」拒絕。(冬奧香港代表團名單有7人,除呂品韜之外,有教練呂碩及滑冰聯盟主席葉小燕,隨團出發仲有香港奧運代表團團長王敏超、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義務秘書長彭沖和職員周景勳。)

完善體育組織架構

【讀者投稿】其實,搞體育的人,不論是運動員、教練人員還是出錢出力的熱心人士,最害怕的其中一項是應付政府複雜的架構和手續。如果他們申請津貼處處碰壁,解決錢荒而疲於奔命,或入紙申請為麾下運動員爭取訓練場地的過程諸般不順,這或多或少是制度紕漏誘發的惡果。

青訓硬件上的改善

香港體育政策──改變的機遇與阻力(三) 青訓硬件上的改善 在香港,制訂體育政策首先要面對資源和場地的局限。眾所周知,香港在體育資源上的調配可謂捉襟見肘。根據庫務署每年的審核,在二零一零至一一年度政府帳目中,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隸屬於民政事務局)的實際開支數額為港幣1,059,000元,只佔香港特區政府該年度的總支出不足百分之一。(編按:民政事務局就體協暨奧委會該年度實際開支數額,作出澄清更正,詳細內容請閱文末。)

舉國體制單飛完全不適用於香港

香港體育政策─改變的機遇與阻力(二) 「舉國體制」和「單飛」模式不完全適用於香港 【讀者投稿】香港特區政府在財政上加強對運動員的支援,某程度上教人聯想到中國對運動員的培訓投資,從運動員的日常生活到參加比賽的基本開支、請教練以至提供訓練場地等全由國家體育總局負責。

香港體育政策─改變的機遇與阻力(一)

【讀者投稿】香港的體育政策向來是燙手山芋。在一方面,社會大眾希冀香港運動員成績彪炳、蜚聲國際。另一方面,運動員在硬件和軟件上得到的支援僅是桌上的零碎。這種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局面,讓一眾有心推動香港體壇發展的人士百般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