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 X Junior】經歷嚴寒的冬天後,空氣中一份潮濕又溫暖的感覺提醒著我們:春天已經來到了,終於可以卸下笨重的大衣,不用再整日躲藏於室內。率先於年初的沙西區D2男排比賽取下A Grade冠軍的林大輝中學排球隊亦隨著季節轉換,從室內走到海灘,搖身一變成「陽光男孩」,在新界區沙排比賽大放異彩。 林大輝排球隊由港隊成員蕭昌鴻執教,球員與教練經過3年磨練後,終在今年首奪沙西區D2冠軍。但他們未有停步,反而進一步於學界沙排比賽挑戰新界區各支勁旅,並成功取得亞軍,蕭Sir坦言喜出望外:「由於沙排比賽沒有分組別,要與全新界區的強隊交手,故起初目標只是打入四強。但球員卻發揮超水準殺入決賽,雖然結果未算盡善盡美,但都收貨了。」 不少沙排選手都是室內排球出身,蕭Sir亦曾經「踩過界」打沙排。雖然這名2012年精英賽MVP最終決定專注室內排球,但仍樂於帶領林大輝排球隊兼打沙排,全因相信兩者會達至相輔相成的效果。「兩者各有令球員進步的方面,沙排較多講求控球能力及體能,室內排球則講求團隊配合,雙管齊下對球員大有裨益。」經過一連3日比賽後,蕭Sir直言球員在不斷進步,相信繼續兼打會對球員進步有正面效果。 過往數年成績僅屬一般的林大輝沙排隊今年有「新力軍」加入─隊長梁浩賢首度兼打沙排學界賽事,他指起初只是抱著「For Fun」的心態:「原本只是想與朋友一同試玩沙排,嘗試平常較少接觸的沙排,或許可以學到一些在室內排球中較少接觸到的東西。」 結果亦沒有讓浩賢失望,他直指沙排與室內排球很大分別,因此亦學到不少技巧:「兩者打法完全不同!室內排球講求進攻能力,因此身高很重要。但沙排只有兩個人打,更講求技巧、兩個人的接和傳,只有高大反而讓你輸蝕,這一點正是沙排的吸引之處。」他又笑言沙排的另一不同之處是,讓球員能更盡情地飛撲救球:「在沙灘上打球,撲出去沒有那麼痛。」 不過,與充滿陽光氣色的沙排比較,同為排球及沙排港青代表隊的浩賢還是喜歡「宅」一點的室內排球。因為比起在沙灘上左飛右撲,他更喜歡打室內排球時,那種與11位隊友一條心為目標而打拼的感覺,這是沙排不能給他的,對他而言,室內排球始終是無可取代。 圖、文:何子淵
Sportsroad Junior
【新界區戰報】馬登賽艇有層次 划出種族融和
【體路 X Junior】還記得去年,中國足協以一張「有層次」海報來嘲諷港足華洋摻雜,但結果港隊不但沒有被打擊士氣,一眾「黃皮膚、白皮膚、黑皮膚」更共同奮戰到底,掀起全城一股港足熱。再看看上月的「新界區中學校際室內賽艇錦標賽」,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賽艇隊同樣是來自五湖四海,但他們不分種族、齊心一致,最終成功捧走男子組A Grade冠軍。 數年前因為殺校潮,令馬登改變辦學方針,開始以吸納非華語學生為主,希望致力發展成為「平民化」國際學校。但大家可能會想,在種族與宗教的差異上,不會令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產生問題嗎?想法沒錯,其實這亦是馬登體育老師張國良當初推廣室內賽艇的原因:「你來學習,我們就是一家人!雖然我們的同學來自超過16個國家,但賽艇運動正是可以做到種族融和,你看到接力賽時他們有多好氣氛,無論比賽或場邊的同學,都不分國籍互相支持,這正是室內賽艇帶來的威力。」事實亦確如張Sir所言,場邊同學叫得聲嘶力竭、比賽同學「四人一心」,最終馬登於男子A Grade4×500米接力賽上,以破紀錄5分59秒80成績奪冠,創下歷史。 獲勝一刻,馬登同學們甚至教練團都興奮若狂。不過對馬登同學來說,滿足與快樂從來不是因為這面金光燦燦的獎牌,「賽艇比賽其實就如人生一樣,即使途中有多累、前面有多大挫折,但我們4個都沒有放棄,一步一步捱過,奪冠後回頭再望望自己行過的路,你可否想像當中的滿足感有多大!」接力隊其中一員、來自中國的郭得勝同學說道。 除了比賽帶來的滿足感,作為接力隊中唯一華語學生「得勝」亦直言,室內賽艇令他擴闊了校內社交圈子:「我們隊入面有來自菲律賓、土耳其、尼泊爾等同學,起初我英文不夠好,可能大家在溝通上都有些問題,但最終因為賽艇我們熟絡了,慢慢無所不談。在我想了解他的習俗同時,他們亦很熱愛中國文化呢!」現在還有誰敢說,體育世界有膚色界限之分? 圖、文:蘇子傑
【JUNIOR編者的話】從熊本地震走出來
【體路 X Junior】筆者上月初出走福岡,原想與家人放假休息整理腦袋,卻於抵埗首天晚上便遇上熊本大地震,打後5天的旅程,就在餘震中度過。 筆者旅遊的地點是近年港人大熱的福岡,距離熊本約102公里,若駕車要花上2個多小時,但今次熊本大地震,在福岡的5天,共感受了400多次餘震,那感覺絕不好受。 生在香港,或許沒法感受得到在外地受天災影響的心情,那幾天在酒店房內,看著電視直播報導災情,看著身處百多公里外的人民抵著寒冷在空地避難,筆者站在酒店房依然餘震不斷,每一次的搖晃,停下來一刻,除了要安撫長者家人的心情,心還是在擔憂,那設身處地的幾秒鐘,究竟令多少人痛失了家園及最愛的家人? 天災沒法避免,但日本人在災後的互相支持精神,筆者在當地感受摯深。便利店當天就立即增設捐款箱、熊本超市將所有便當減至100日圓、飯團10日圓供災民充飢,還有當地電視台除掉所有廣告作災區直播,任何時候全國發生的地震,都會在電視第一時間聽到那刺耳警報,著當地人速速求生……這種互助互愛的精神,相信就是日本一向教育出色的地方。香港教育文化著重學術、成績,但希望別忘了,教育,本身也是教導我們如何當一個有質素、有愛的人。 文:徐飛
【Sports Lecture】終極飛盤 捉住新感覺
【體路 X Junior專題】把一個小小的飛盤重覆拋來拋去,到底有甚麼樂趣可言?不知道這個曾是小記心中的疑問會否都是同學們的心聲,但在接觸過之後,小記對飛盤這項運動完全改觀。原本看似單調地把碟「飛出去」和「接住」的飛盤運動,加入戰術和策略後,竟變成一項終極的團隊運動。 「玩球類運動,球只能夠飛得高或飛得遠,不能在空中轉彎,但飛盤卻可以。」香港飛盤總會會長何啟仁(Kevin)指飛盤與足球或欖球一樣都是團隊運動,但變化卻更大,因此策略更為豐富,要透過整支隊伍的合作把戰術運用出來。 飛,會找到新的感覺!飛盤運動最讓Kevin享受的,正正是「飛」出去的剎那:「玩飛盤除了要跑得快和跳得高,還要左飛右撲去把飛盤接住。」所謂的終極,就是在傾盡全力飛出去時,把飛盤成功接下來的瞬間。正是這種感覺,讓原本打網球的Kevin於6年前毅然放下球拍,從網球場走到飛盤的比賽場。 從起初抱著試玩的心態,到後來鍾情於飛盤運動,現在已成為了香港代表隊成員之一的Kevin將於6月遠赴倫敦,出戰飛盤世界賽。除了代表港隊出戰,他盼望將來有天飛盤在香港成為一項專業運動,甚至將來能成為奧運項目之一。
【九龍區專訪】協和跳高隊 今日的我跳贏昨日的我
【體路XJunior】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的跳高隊今年於港九二區D3田徑比賽中橫掃5面獎牌,不但收穫豐富,同學跳出來的高度亦絕不失禮,即使出戰D1賽事亦不會只當陪跑分子。但對他們而言,身處D3還是D1並不重要,是否有獎牌亦無所謂,因為他們由始至終都只是要跳贏一個人─自己。 不少擁有優異成績的學校都有名帥帶領,協和跳高隊亦不例外,帶隊的郭世明老師為前港隊成員,結果亦成功帶出了多名成績出眾的學生,但Miss郭卻從未著眼於成績:「學校給予老師空間,透過專長去幫助學生成績,因此我只是幫助同學發展他們的興趣,若果有潛質的話則會帶他們加入體育會接受專業訓練。」 由於深信老師的責任是要發掘學生的潛能及帶領學生進步,故此Miss郭從來沒有篩選學生,反而是來者不拒。「有些同學看見田徑隊跳得好,就來問我可否一起學跳高。任何一位同學想學習我都會教,哪怕他身形矮小也好。」身形矮小也可以跳高?豈不是輸在起跑線上?「我想他經歷的是付出和進步,跳得矮亦可以享受進步的喜悅,不需要去想勝負,只要想著跳過一個高度。」因此,Miss郭把跳高隊的Whatsapp群組取名為「星期一三快樂練習」。 雖然以追求快樂為宗旨,但經過練習後做出來的成績卻相當不俗,「跳而優則教」的Miss郭除了教授技術之外,還得教導心態:「我跟他們講,他們要贏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所以有時他們跳到第一名,甚至打破紀錄,我都會話他們跳得差,因為他們的確可以做得更好。」 在剛過去的港九二區D3田徑賽跳高項目6個年齡組別中,協和囊括了3金2銀,其中一面金牌由僅學習跳高兩年的何嘉兒奪得,她以1米55的成績於女子A Grade中封后,但榮譽卻未有改變她的初衷:「將來也沒有想要取得甚麼獎牌,我參與跳高不是為了得獎,而是為了享受成功跳過一個高度時的快樂。」 男子組方面,協和於B及C Grade中都包辦了首兩名,但成績對摘下B Grade金牌的陳澤鈞而言卻是一個打擊。過往已經創下不少紀錄的澤鈞,賽前一心想要挑戰學界港九區的紀錄,卻在助跑時步伐出錯,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結果只能做出1米85,距離打破紀錄還欠5厘米。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愛徒失誤未能打破紀錄,Miss郭卻為此感恩:「現在回想起來,幸好他沒有打破紀錄,不然的話或許就會變得驕傲。如果跳高讓他變得驕傲,我寧願他從來沒有跳高。」可幸經過這次失誤之後,澤鈞整個人改變了,每次練習都很虛心學習,這份成長比獎牌和紀錄更可貴。「當時打擊很大,從來未試過經歷這麼大的失敗,但這卻讓自己的抗逆力大了,現在學會以平常心面對。」重新振作之後,澤鈞為自己定下一個新目標:1米95。 澤鈞和嘉兒之後亦將出戰不同的賽事,天外有天,面對比自己跳得更高的選手,他們卻從未視別人為對手,只專注自己的部分。「比賽時不會想著挑戰別人,但當看見別人跳得這麼高時就會想,如果自己努力都能夠跳得到這個高度,便會更努力練習。」正正是對自己的挑戰,推動澤鈞及嘉兒不斷的進步,創下一個又一個屬於自己的新高度。 人生就像一場跳高比賽,總有人比你更高,亦總有人在你之下。與其把眼光放在別人身上,常常想著勝負或與人比較,倒不如嘗試專注於自己的每次試跳,享受進步及突破的喜悅。 圖、文:何子淵
蘇伊俊專欄:我可以當射手嗎?
【體路XJunior】最近一些學生或成人也在練習時問我一個問題︰「我可以當射手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樣的想法呢?如果你有,你又期待你的教練和隊友怎樣答你呢? 不論場內場外,我從來也不喜歡限制自己。我對我的球員,學生也是一樣。但現實是,如果是初階的籃球員,他們必先要學好他們常打位置的技術,再把握自己額外的時間,去練習你想打的位置。 請記住,你的球隊不會為你度身訂造。如果球隊12個人都想當「射手」,那誰專注搶籃板?誰專注控制球隊場上節奏?誰專注突破對方防守?誰在3分區作破壞?反而你專注做好自己的工作,獨當一面,有機會上場,你才可以有之後轉型的機會。 我中學代表體藝中學打比賽時,其實是一位中鋒,因為當時我是球隊最高的一人,當中鋒是必然的。而我也很喜歡這位置,覺得要守住3秒區感到很榮幸。到澳洲留學期間,我要轉打控球後衛,那段時間的確很痛苦,因為由中鋒轉去控球後衛的確不易。最基本的是你必須跟得上速度。即使回港後我也一直努力去轉型,直到現在也沒有停過。 現在我效力甲一飛鷹籃球隊,位置是前鋒/後衛,必要時進攻需要當控球後衛,防守就當大前鋒守住籃底。只要球隊需要我到哪裡,我就會為球隊去到哪裡,作出貢獻,因為我知道我是來打籃球,不只是為了打那個位置。
【Training Tips】馬詠茹:百足中大運動人
【體路 X Junior】運動員的性格正是紮紮跳無時停,他們體內可能充滿數億個活躍的運動細胞,就讀香港中文大學Year 1的馬詠茹(Vivian)應是其中一位活躍代表。
【足球精英賽專訪】曾昭達:告別體藝15年情
【體路 X Junior】從球員到教練,曾昭達已為體藝打拼十五載,上月的精英賽決賽,亦是他體藝生涯中的第一次。縱然最終只能屈居亞軍,但這面銀牌已是體藝近15年來的最佳成績。完場哨子響起一刻,「阿達」隨之亦功成身退,正式宣佈放下教鞭。 在上月的告別戰,縱然體藝賽前被看低一線,但一眾球員仍不負眾望,踢出防守足球中的精髓,更與勁旅董之英踢成均勢。雖然奮戰過後仍以0:1告負,未能以精英賽冠軍送別「達Sir」,但這名「舊生教頭」坦言對球員表現已非常感動:「他們拼搏的精神、態度都毋庸置疑,但足球世界就是這樣,踢得好未必代表一定羸,不過我知道他們已盡力踢到足,如果你問我最想讚誰,我全隊都想讚,每個都好落力,能夠有這班球員我已經無憾了。」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長達15年的體藝生涯終要完結,說到此「阿達」亦忍不住淚水,眼濕濕地說:「由季初我已經跟學生說,我執教體藝近10年,是時候退下來了。終於來到分別的一日,不捨一定有,但我們都有各自的路要行,我所有的都給了他們,大家亦是時候追尋新的目標。」體藝明年將交由「阿達」師弟、效力傑志的顏樂楓執教,至於「阿達」雖直言會繼續擔任教練,但他不希望將來會「倒戈」體藝。 總結近10年執教生涯,「阿達」坦言已是完美:「10分為滿分的話,我會給這趟旅程10分,很感恩可與體藝一起嚐甘共苦。」這個結局大家可能會認為是一個不完美的句號,但對「阿達」與體藝足球隊來說,或許只是代表往後延續的一個省略號。
【Junior Cover Story】黃翰林:無懼越級挑戰
【體路 X Junior】年僅12歲的黃翰林(Brian)可謂今年乒壇最耀眼的超新星,除了是本屆「恒生乒乓球學院」最佳少兒球員之外,Brian今年亦成功擊敗幾位港青師兄,成為2015年度「恒生乒乓球學院」的最佳學員。越級挑戰的,不只在學院的頒獎台上,原來Brian在學界賽事的乒乓路上同樣喜愛挑戰。
【Junior Cover Story】蘇慧音:不因失敗而放棄
【體路 X Junior】身為前港隊代表蘇俊華的女兒,蘇慧音(Minnie)身上早已流著一股乒乓熱血。3歲半隨爸爸學習乒乓球的Minnie,11歲已是恒生精英隊其中一員,回想當年在「恒生乒乓球學院」訓練,Minnie即不禁會心微笑:「以前跟私人教練單對單訓練,有時會覺得很悶。但在學院卻不同,每天都可與其他隊友一起練習、切磋,那時真的很開心,會好期待每次訓練。」
【Junior Cover Story】恒生x乒總 恒生乒乓球學院合拍15年
【體路 X Junior】恒生銀行與香港乒乓總會自1991年起合作,致力推動香港乒乓球運動發展,並於2001年成立「恒生乒乓球學院」,多年來培育出於世界乒壇佔一席位的本地球手。今年適逢學院成立15周年,逾500位學員、教練、家長及嘉賓一同出席年度畢業典禮,同賀恒生與乒總「合拍」15年!
【元朗區專訪】FAC X 羅桂祥中學 將泰拳帶入學界
【體路XJunior】平日泰拳或許給人拳打腳踢等暴力形象,不過近年不少年青人,甚至女性都以泰拳為消脂減壓的運動。有見及此,天水圍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羅桂祥中學就與結合搏擊和健身的健身中心集團Fighting Arts Center(FAC)合作,歷史性地在學界引入泰拳課程,更於校內專設設備媲美泰拳館的「FAC搏藝閣」,難怪一眾同學仔都大讚泰拳班好玩又健康。 走進羅桂祥中學的「FAC搏藝閣」,會發現閣內的泰拳設備與一般泰拳館無異。面積400尺的「FAC搏藝閣」內設11個沙包,可同時容納35名學生上課,沙包、拳套、手帶及訓練用的手靶一應俱全。當中教授學生的體育老師胡志良,更獲前香港代表、FAC總教練唐壹孚親自傳授泰拳及教練技術,令一眾學生可接受正宗泰拳訓練。 要將泰拳帶入學界絕對是新嘗試,羅桂祥中學校長鄧振強認為今次成立「FAC搏藝閣」的決定,全因學生及家長正面的支持:「當初有這想法時,我們詢問了家長的意見,發現不少年輕家長,甚至校內的老師平日都有參加泰拳,加上學生亦非常有興趣,我們認為泰拳可吸引學生參加多元化活動,所以就促成了今次與FAC的合作。」 羅桂祥中學一向都有舉辦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其校內啦啦隊亦是聞名全港。鄧振強校長指「FAC搏藝閣」自1月底開始運作後,發現不少以往沒有運動的學生都積極參加,證明了泰拳既健康又好玩。 將泰拳帶入學界新里程碑的FAC集團主席楊碩舜(Daniel),亦希望藉此宣揚更多正面訊息:「以往泰拳給人印象是有點古惑仔形象,今次得到羅桂祥中學的支持,希望帶給大眾的訊息是,讀書固然重要,但學生從泰拳中訓練體格,學到不怕苦及克服困難的精神,亦對人生同樣重要。」Daniel希望不久將來,可以將泰拳帶入港、九及新界更多學校,讓更多學生透過泰拳班學習。 關於「FAC搏藝閣」: 羅桂祥中學的「FAC搏藝閣」面積400尺,提供11個沙包,可同時容納35名學生上課。「FAC搏藝閣」所提供的泰拳設備,包括沙包、拳套、手帶、訓練用的手靶等,均採用世界知名泰拳設備品牌Fairtex,與現時所有FAC分店提供的相同。 圖、文:徐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