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要work hard 更加要work smart

【體路專欄】觀看運動比賽時,有沒有讀者曾目睹運動員在快跑過程中,突然拉傷後腿肌肉?又或者,有否聽聞家人或朋友在踢足球或打籃球的時候,一個迅速轉身後突然「啪」一聲,然後就因運動創傷而要休息數個月甚至一年呢?不論業餘或職業運動員,都希望透過訓練提升運動表現。不過,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很容易因忽略訓練細節而導致運動創傷。遇上傷患,不但影響運動員的訓練進度,更有可能因為重複受傷而長期成為「傷兵名單」上的常客,甚至需要忍痛提早結束職業運動員的生涯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性低血鈉症(EAH)

【體路專欄】人類舌頭感受到的鹹味,主要由鈉(Sodium)而來。鈉是人體內其中一種電解質(Electrolytes),主要在血液及包圍細胞的體液內,它除了提供鹹味,還透過調較血液滲透壓(Osmolality)來維持體液平衡,以保持正常神經傳導及肌肉細胞功能。我們透過飲食攝取鈉質,並經汗水及尿液排出鈉質。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疫情下的亞洲足協盃

【體路專欄】2021年亞洲足協盃J組於6月29日完成所有小組賽事。執筆時,香港港超聯球隊理文已鐵定小組出線晉級,筆者衷心祝賀他們於九月的跨區四強會更上一層樓,再次晉級成功。作為隨隊物理治療師,筆者以往都曾參與亞協盃及亞冠盃,但相比之下,今年亞協盃經歷的「新常態」實在值得紀錄下來與讀者分享。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訓練與自閉症譜系障礙(ASD)兒童

【體路專欄】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患者在世界各地不斷增加。目前,在本港的主流學校中,大約有1%的學生被診斷為自閉症。由於自閉症兒童在社交溝通上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其生活模式相對較為靜態,而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較少,運動技能亦較差。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交叉訓練是什麼?

【體路專欄】很多世界級的高水平運動員不會一直只進行「運動專項訓練」,正如長跑訓練並不等於「死跑」。事實上,不少運動員都會採用「交叉訓練」(Cross Training)的訓練模式,以提升運動表現。「交叉訓練」是指除了原有的專項訓練之外,還會進行額外的訓練項目,例如足球運動員會在原有的足球訓練以外,加插瑜伽或拳擊等運動和訓練。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攀石新手鍛鍊身手

【體路專欄】東京奧運將至,今屆賽會新增了五大體育項目,運動攀登(Sports Climbing)是其中之一。賽事將會由三個項目組成—速度賽(Speed Climbing)、領攀(Lead Climbing)和抱石 (Boulder)。「速度賽」鬥快鬥爆發力;「領攀」考驗技巧和耐力;「抱石」則比拼力量、身體協調和解難能力,各有其精彩之處。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人無事,先做到世界冠軍

【體路專欄】對每位運動員而言,夢想當然是勝出比賽,成為「第一名」。可是,要成為世界冠軍, 首先要保持身體健康並適合比賽,確保「人無事」,才能向冠軍的目標踏出「第一步」。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阻力衝刺訓練是什麼?

【體路專欄】在各種不同的運動項目中,運動員都有機會需要「高速跑」或「衝刺跑」,例如足球員每場比賽平均每90秒就會有一次加速跑動的動作,跑動的距離約5至30米。明顯地,跑得較快的球員能夠透過先接觸足球而取得優勢。故此,訓練良好的衝刺能力絕對能幫助運動員提升其運動表現。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健康活力殘疾學童 – 從學校出發

【體路專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十億人口(佔總人數的15%)患有某種形式的殘疾(disability),其中約有9,500萬是兒童及青少年。殘疾是全球公共衛生問題,與過去三十年比較,殘疾與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 、癌症和糖尿病)所帶來的整體社會負擔增加52%,而體力活動不足(physical inactivity)及靜態行為(sedentary behaviours)亦已成為全球蔓延的流行性疾病 (pandemic)。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由治療到重回賽場的銜接階段

【體路專欄】在復康的過程中,治療的首要目標是為受傷的運動員舒緩痛楚、消除腫脹、恢復關節活動度,以及應付日常所需之基本肌力等等。站在運動員的角度而言,治療的最終目標當然是重新回到運動場上,但復康計劃的短期目標應集中在重建基礎動作功能,包括步態和姿勢轉換(例如從坐姿轉換到站姿)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員心臟綜合症

 【體路專欄】對於習慣每天運動一小時或以上的運動員而言,出現運動員心臟綜合症(Athletic Heart Syndrome)的問題十分常見,一般主要發生在接受耐力訓練(endurance training)的運動員身上,而接受力量訓練(power training)的運動員亦偶爾會出現這種情況。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認識運動創傷防護員

【體路專欄】相信近年有不少運動愛好者都漸漸對運動創傷防護員 (Clinical Sports Trainer) 一職感到熟悉。在本港大大小小各個不同的運動比賽和活動中,都有機會發現運動創傷防護員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