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儘管有多熱愛運動,總有想追劇而不願運動的一天,或者堅持訓練但卻糾結不能進步的時刻。此時你需要一首熱血的音樂,隨著音樂律動,找回活力滿滿的自己。由 Ariana Grande “No Tear Left to Cry” 開始,直入David Guetta串燒,再加BTS “Dynamite”,最後以Shiga 《到此為止》作結。聞歌起舞、聞歌起步,不論是30分鐘HIIT、10公里跑步或1小時的力量訓練,轉眼間都輕易而舉地成為囊中物。
運動醫學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訓練始於需求科學分析
【體路專欄】運動需要使用到各組肌肉,但肌肉越大越強是否就代表越好呢?2013年美國攝影師 Howard Schatz拍攝了125位運動員「打赤膊」的相片,把運動員的身形體態盡現在我們眼前。即使每一位運動員在個別運動項目中都達到頂尖水平,但每個人的體型卻非常不同,高矮肥瘦應有盡有。其實,這是由於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員各有不同的需求。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肌腱炎,好難醫?
【體路專欄】「我傷咗條筋!」相信對於常做運動的朋友而言,這句說話應該並不陌生。不過,筆者發現仍然有不少人混淆「筋」和「韌帶」。一般人稱的「筋」,其醫學名為「肌腱」,是肌肉連接骨頭的部分;而「韌帶」則是連接骨頭與骨頭之間,其彈性一般比肌腱堅韌。當我們運動時,肌肉反覆的收縮會經肌腱把力量傳到連接的骨頭,令關節活動。這一拉一放的動作,使肌腱承受著一定程度的拉扯力、剪力或擠壓。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體育運動與公共健康的大趨勢
【體路專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幾乎每個人的生活也在某程度上受到影響,加上媒體日復一日的廣泛報道,令大眾的注意力都放在這個世紀傳染病上。不過,在奮力抗疫的同時,大家也不要忽視本地甚至全球均正面對另一個重大的健康挑戰—非傳染病。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疫情下運動要「護心」
【體路專欄】新冠病毒疫情持續了一年多,暫時未見完結之日,市民必須繼續保持防疫意識,慎防感染。其實,新冠病毒誘發急性心臟創傷的情況十分常見,而且很多是隱性的,包括急性心肌炎、心肌衰竭、心律不正,也有可能引致血管栓塞而心臟病發。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科研的發展和展望
【體路專欄】在大眾眼中,科學家和學者往往予人安靜內向的印象,通常獨自專注工作。不過,筆者認為運動醫學及科學範疇的學者埋首研究之餘也非常熱愛運動,可謂動靜皆宜。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淺談「體能教練」與「私人體適能教練」的定位
【體路專欄】你會去健身室鍛鍊身體嗎?你又是否在教練的正確指導下鍛鍊身體?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認識「運動物理治療師」
【體路專欄】對於本港註冊物理治療師的工作,筆者相信各位讀者也有一定的認識。一般而言,剛畢業的物理治療師會先到公立醫院工作,為不同醫學專科的患者提供骨關節康復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及心肺康復治療、中風康復治療、手術前後的治療及紓緩治療等等。除了公立醫院外,本港亦有部分物理治療師於私家醫院、診所、護老院舍或非牟利機構工作。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醫學「新常態」
【體路專欄】執筆時,剛好香港政府宣布有限度重開部份康樂體育設施,並讓本地超級足球聯賽球隊重新投入訓練。在過往一年,因應政府措施,本港的主要體育設施在大部份時間關閉,坊間不少有心人及持份者亦就此討論對體育文化及經濟的影響。作為運動醫學人,我希望從醫學和健康角度,讓大家了解在疫情下我所看見的運動醫學「新常態」。
【體路專欄】從中東交流看香港的運動醫學發展
【體路專欄】對於香港人來說,中東國家神秘又陌生,它們的運動醫學發展,外國人更加認識不多。適逢今年亞洲運動醫學聯會代表大會於沙地阿拉伯舉行,筆者有幸跟隨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和香港中文大學運動醫學團隊,一行18人來到首都利雅得進行多場演講和工作坊,反應非常熱烈。
【體路專欄】高強度運動前 需要先做心臟檢查嗎?
【體路專欄】眾所週知持續運動能夠促進心臟健康,包括降低心臟疾病死亡率。同時我們又不時會看到新聞,關於運動期間心臟病發突然猝死的不幸個案。究竟我們現今的醫療系統中、有沒有提供什麼應對方法,能讓運動守護健康的同時,又同時確保運動期間的心臟安全?
港大推醫學運動轉介計劃 助病者操Fit體能
【體路專訊】世界衛生組織在最新公布的全球健康風險報告中指出,運動不足引致死亡的比率佔全球人口死亡總數的5%,在全球10大死亡原因中排名第4,僅次於血壓高、吸煙和血糖高,而運動不足亦有機會導致許多非傳染性疾病(N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