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ior Cover】香港專出保齡神童?



【體路 X Junior】學術界偶爾就會出現「神童」,甚麼4歲懂得計算微積分、9歲考入名牌大學云云,然後看著前途一片光明的小孩子,自古至今總有人拋下一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學術界的「神童」例子有否隨年月變得平庸,筆者未有深究,只知道香港保齡球壇出產的「神童」歷久不衰,還把這個稱號一代傳一代,從昔日的胡兆康(康仔)及麥卓賢(Michael),到今夏在亞室運贏得個人賽銅牌的謝晉軒(Ivan),「神童」的故事還在繼續。

對於「神童」這個稱號,筆者想改編電影《頭文字D》中杜汶澤的對白作闡述:「你知不知道甚麼是『神童』?『神童』以前也是人,不過他做到人做不到的事,所以他成了『神童』。」同一條賽道,同樣是10個球瓶,同樣是一個14磅的保齡球,偏偏你和我「碌」一局就只有百多分,康仔、Michael及Ivan等人卻可以「碌」出10個全中300分,而且他們還是在10多歲已經做得到。

Michael貪「嘆冷氣」 愛上保齡

三代保齡港將,分別是33歲、23歲及17歲,同樣於小學時在家人安排下接觸保齡球,一試未必立即愛上,卻慢慢培養出興趣,當中以Michael喜歡打保齡的原因最有趣:「小時候玩好多運動,踢足球、田徑及武術都試過,但這些都會出汗好辛苦,直到母親帶自己接觸保齡球,室內有冷氣『嘆』,覺得好吸引,慢慢就從上興趣班到跟師傅學習。」三人慢慢在保齡球壇嶄露頭角,年紀輕輕已經加入香港青年代表隊,康仔在1998年以14歲之齡加入青年隊,從小師弟變成如今大師兄,先後看著Michael及Ivan在12歲時成為港青一份子。

保齡球微妙之處,在於每一球的反應、每一局的走勢及變化都不同,所以沒有一位選手是所向披靡的,即使「神童」也不例外。三人早早出道,贏過不少獎項,卻未有在全港學界保齡球賽中稱霸。最早接觸學界賽的康仔透露:「起初學界賽沒有個人賽,只設隊際賽,當時學校除了自己沒有同學打保齡,於是找了一位打籃球的同學教他打波,真正經歷從一竅不通到一起比賽,不過隊友在決賽因緊張發揮不佳,最後都無獎項。」

到了Michael及Ivan的年代,學界賽已有個人賽,但大中小學不分年齡組別,以小學年紀挑戰年長的對手,自然沒有勝算。隨後加入港隊更要「讓分」,未開賽已被對手領先20分,真正「輸在起跑線」。不過Michael說,成績不佳並不要緊:「始終學界是自己的首個大型比賽,經歷過原來真的會緊張到腳震後,吸收經驗後進步得更快,未贏過不算遺憾,這些經驗比勝利更寶貴。」

Ivan亞室運摘銅 回擊質疑

至於Ivan則厲害一點,贏過學界體育聯會主辦的港九區校際賽,憶起這件往事,教他印象最深刻的卻不是榮譽感,他笑說:「當時自己讀的是『平民學校』,但在比賽見到一些名校學生好囂張,所以就想『碌』贏他們。」Ivan也曾在學界賽取得第三名,換來了首次出國比賽的機會。去年花了兩個月時間考慮,Ivan最終決定轉當全職運動員,並入讀林大輝中學繼續修讀高中課程。「覺得自己的保齡球打得還可以,希望能有更多出國比賽的機會,家人都無特別反對,只說了句『轉了就不能後悔』。」

翻看康仔及Michael的履歷,兩人自小已參加過不少大型比賽,「師弟Ivan雖然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已在逐步證明自己的實力。今年5月在亞洲學校保齡球錦標賽上個人獨得1金3銀共4面獎牌,更在最高榮譽的男子優秀賽奪銀而回,偏偏耳邊卻傳出質疑聲音:「外界有聲音說我們能夠掃牌,全因為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強隊未有參賽,當下感覺自己被看低了。」不過時間說明一切,剛過去的「阿什哈巴德2017亞洲室內暨武術運動會」(亞室運),香港隊保齡球隊的首面獎牌正正來自Ivan,他於個人賽初賽以平均229.7分成功跑出,繼而在8強打出一局267分淘汰韓國隊的亞運獎牌得主晉級,最終為港隊贏得一面銅牌,證明自己的實力。

康仔樂見後輩接班 卻未言休

康仔及Michael雖然於亞室運個人賽失利,但兩人合力贏得雙人賽銅牌外,看見後輩表現大熟大勇同樣在場外「嗌」得興奮。年輕球手的進步,正是稱自己「老將」的康仔最想見到的事情。「自己都也有想過逐漸轉任教練,但現實情況是仍然需要有球手去爭運動會的獎牌,讓保齡球繼續成為體院的精英運動,因此今次見到Ivan在亞室運賺到經驗又贏到獎牌都替他開心。」雖然已在考慮逐步轉型,不過康仔現時仍以2018年亞運會作目標。2002年出戰首屆亞運,因太想贏而緊張致失準,一度想過從此放棄保齡球,到即將迎來個人第五屆亞運,這位3面亞運獎牌得主今次把目標定在金牌:「始終未拿過金牌,今次定一個目標讓自己專心備戰,希望做『五朝元老』時能夠再創高峰,留下一個難忘回憶吧!」

第一代「神童」康仔成了港隊的大師兄,第二代的Michael亦已從模仿胡兆康的小孩長大成港隊主力,廣州及仁川兩屆亞運見證著他的成長。「首次打亞運時負責做隊際賽的第一個,上屆仁川亞運卻負責『守尾門』,能否贏得獎牌就靠自己,當時壓力真的好大,更感到胃抽筋,比賽完後立即釋放了。」最深刻的亞運過後,Michael實力亦在不斷提升,過往均在隊際賽摘銅,來屆則會把目標放在雙人賽及三人賽:「亞運轉制少了個人賽、全能賽及優秀賽,要贏獎牌變得困難了,始終講求與隊友的發揮,不過自己已面對過最大的壓力,現在心理質素更佳。」小將Ivan經過亞室運的洗禮後,亦將全力爭取來年參加亞運的資格,追上兩代「神童」的步伐,三代同堂力爭最大的榮譽,然後把「神童」的美譽延續下去。

圖:徐飛
文:何子淵

原文刊登於Sportsroad Junior Issue#19

Sportsroad Junior

Sportsroad Junior》為全港首本月刊學界體育報,創刊號於2016年1月隆重出版,內容涵蓋全港各區學界體育賽事,現時派發據點超過全港130間中學。我們正陸續增加免費派發的學校數目,如學校有興趣訂閱本刊,請電郵至 junior@sportsroad.hk,並留下 學校、負責老師、班級數目、所需訂閱數量等資料,我們會盡快回覆及安排,謝謝你對《Sportsroad Junior》的支持。

我們目前亦設有以下公眾派發點:油麻地Kubrick書店尖沙咀YMCA會員服務部修頓室內場館票務處麥花臣室內場館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旺角分店、九龍灣Mega Ice元朗區體育會,數量有限,派完即止。另外,我們於今期開始亦新增個人訂閱服務,詳情可按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