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心理學淺談(7):運動有助治療自閉症



【體路專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自閉症是一種複雜的神經發展障礙症,病徵普遍於患者年幼時出現,其包括社交互動障礙,語言溝通問題及刻板行為,當中有部份患者亦會有睡眠障礙症。針對以上各種症狀,現時坊間的療法包括早期強化行為干預,行為治療分析,言語治療及感官統合療法,部份情況較為嚴重的患者則需要定期服用處方藥物。雖然這些療法的功效在醫學及科研領域上都得到證明。然而,這些療法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花的金錢亦不輕。因此有很多患者家庭在中途放棄了治療,而有些家庭則在等候公立治療服務中,無意間令患者失去了治療的黃金時間。

近年來,有很多科學研究顯示,定期的運動訓練對自閉症兒童的發展有莫大的好處,例如提升睡眠效率(Brand et al., 2015),減少刻板行為(Bremer et al., 2016),增強社交能力(Baas et al., 2009)及認知能力(Pan et al., 2016),而所涉及的運動則包括跑步,游水,騎馬及武術。由於運動本身對兒童的腦部及身心發展有很大的幫助,而運動的成本及所需要的器材亦相對地較輕。因此,我相信運動可以作為自閉症兒童的一種輔助療法。

最近,我在工作上進行了多項針對自閉症兒童運動的研究。結果發現,運動除了對睡眠健康及動作協調有正面的幫助外,運動對刻板行為亦有一個針對性的關係。例如:若果要減少兒童的刻板的手部動作,就需要做有關手部的運動 (如拍籃球); 若果要針對兒童本體的刻板行為(如重復搖動身體),則可能需要做一些有關整個身體的運動(如游水或跑步)。由於有關研究仍在實驗階段,其結果及原理有待進一步的驗證和確認才能肯定。不過,運動對兒童身心發展的好處是肯定的,因此我覺得多做也是無傷大雅。

最後,當我在學校進行家長講座時,常被問到怎樣去提升自閉症兒童做運動的動機或陪養他們的興趣。我認同這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的確要令這群小孩養成做運動習慣並不容易。不過,綜合這幾年對待這類小朋友的經驗,我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用極大的耐心去鼓勵他們,例如與他們一起做運動,或用一些表象的方法去指示他們去做運動,如利用圖畫,或他們喜愛的某種語音等。並用圖象去記錄小孩的進步。「起步」永遠是困難,但只是堅持,我深信家長們會成功的。

文:謝采揚博士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的副會長(宣傳)
香港教育大學健康及體育系講師

香港運動心理學會(HKSSEP)作為本地唯一的專業學會,致力推廣具科學論証的運動心理知識及結合應用經驗,亦希望成為學術及前線同行的溝通平台,共同發展運動心理專業。HKSSEP由在本地大學中從事科研的運動心理學學者,及在不同前線機構(如香港體育學院等)的運動心理專家成立及主理。今後我們希望透過體路的平台,繼續跟廣大讀者交流,歡迎在我們的 Facebook專頁 留言。

References

Brand S, Jossen S, Holsboer-Trachsler E, et al. Impact of aerobic exercise on sleep and motor skill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 a pilot study.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 2015;11:1911–20.

Bremer E, Crozier M,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behavioural outcomes following exercise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utism 2016; 20:899–915.

Bass MM., Duchowny CA, et al. The effect of therapeutic horseback riding on social functioning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J Autism Dev Disord;2009;39: 1261.

Pan CY, Chu CH, Tsai CL, et al. The impa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on physical and cognitive outcome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utism 2017;2: 1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