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欖球・專訪】「小飛俠」重生記 莊嘉欣綠茵場上再施「仙塵」高飛



【體路專訪】欖球世界像是巨人的世界,健碩高大的球員比比皆是,但在香港女子欖球隊內便有一個「小飛俠」衝破這個界限。20歲才接觸欖球,到成為港隊成員卻尤如失去「仙塵」般受傷折翼,身型矯小的莊嘉欣又如何躲過這重重障礙,再次如Peter Pan般在綠茵場上歷險?

《小飛俠》的主角Peter Pan永遠長不大,而港欖內的這個「小飛俠」雖然不會長生不老,但157厘米的身高站在一眾隊友旁邊,也的確有點像小孩子般,「幸好是欖球這運動其實很多元化,並不是有身型就一定強。我不夠高的話仍可用其他東西彌補不足,爆發力、力量和速度也可以。」速度,就是莊嘉欣的一大殺著,當然也是「小飛俠」外號的由來。由以往的200米、400米短跑轉打欖球,要在邊路遇敵過敵達陣取分並非難事,最難的卻是心中那份堅持,「即使是跑了很多次、很累,但都要繼續堅持下去打贏這場仗,如何抓緊這個信念才是最重要。」

奈何即使一個運動員跑得多快、心中有多堅持也好,傷患總有辦法找上門。去年3月的一個海外七人賽期間,嘉欣的右膝內側副韌帶在一次攔截中撕裂,單是打石膏都打了3個星期,右腳肌肉更變得軟弱無力,「我之前很少受傷,更遑論是雙腳連基本動作都做不了。心中很怕自己之後會回不去以前的水平,又擔心復出後再做同一個過人動作時會再次受傷。」這次受傷,就像「小飛俠」失去了讓他飛的「仙塵」一樣,想飛也飛不了。

初初連別人稍為碰到右腳都有點怕,看見攔截時更會立刻想起3月那一天⋯⋯

足足等了4個月,嘉欣才能找回她的「仙塵」重投訓練。但一踏進綠茵場上,那刻的畫面又重新在她腦海中浮現,「初初連別人稍為碰到右腳都有點怕,看見攔截時更會立刻想起3月那一天,所以復出後的信心都不是太好,至少用了數場比賽才能慢慢拾回那種感覺。」幸運的是,嘉欣仍能趕及入選2018年印尼雅加達亞運會名單,參加她人生第一個大型綜合運動會。

莊嘉欣趕及復出參與亞運會。(圖:體路資料庫)

「其實這幾個月除了隊友信任我之外,我亦要信自己去攔截或過人。但那陣子的信心真是不太好,到亞運的狀態也只是一般。右腳差不多100%痊癒了,但心理上還未完全返回狀態,幫不到球隊甚麼。」相比起男欖歷史性奪金,女欖在雅加達以次名出線八強,之後卻不敵東南亞運動會冠軍泰國,最終只能在名次賽大勝新加坡一仗取得第5名。「今屆人腳著實不錯,而且賽前訓練也做得很足,大家都非常期待亞運,最低目標也要打入四強。結果輸了給泰國,感覺就像坐過山車到了谷底一樣。」

香港有很多女孩會礙於身型甚至性別而對欖球卻步,但我就是一個好例子。

要由谷底反彈,心態和性格也許是最重要。Peter Pan以愛冒險、勇敢和快樂聞名,眼前的莊嘉欣亦自言幫助她捱過受傷落敗的失利,除了家人和隊友外,就是心中那份正面信念,「即使對手是多強也好,我也會盡力去打、去享受。」又正正是緣於這個態度,嘉欣在今屆七欖多了另一重身分,「今次Cigna信諾香港找了我和姚錦成擔任大使宣傳身心健康平衡的重要,也讓我跟大家說說我對欖球的看法。香港有很多女孩會礙於身型甚至性別而對欖球卻步,但我就是一個好例子。」入讀香港中文大學後才初次接觸欖球,由籃球、手球、田徑轉項5年多就成為港隊主要成員之一,她就是一個證明起步遲或身型差並不代表不可能的人辦。

距離香港七欖還有不足半個月時間,嘉欣的右膝和心理也恢復得八八九九。去年正因為韌帶撕裂而缺席,錯過了再一次在主場觀眾面前獻技的機會,「主場有球迷為我們打氣的確會打得特別興奮,更重要的是只要球隊盡了最大努力比賽,即使不是香港球迷也會支持我們的。」而這個主場,對港欖隊來說不只是掃桿埔,更是旁邊的香港大球場,「我們的終極目標始終是打入正賽,在大球場打一場好球。」

我們的終極目標始終是打入正賽,在大球場打一場好球。

在《小飛俠》裡,長不大的Peter Pan不理解並非長生不老的Wendy,終究離開了對方。不過在這個現實世界中,港欖的這位「小飛俠」經歷過比賽的高低跌盪,明白到每一仗也有機會是最後一仗,「或是這個賽事的最後,也可能是身邊的隊友的最後一仗,所以每場比賽都要讓自己和球隊留一個美好回憶。」傷過痛過,「小飛俠」也預備再次在大家面前展翅高飛,就如Peter Pan的這句話:「在你懷疑自己能否飛翔的一刻,你便永遠不能做到。」

圖、文:麥景智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