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兩個月前,疫情令健身室關閉42日,當中倒閉的健身室超過50間,而筆者亦因此接受媒體港聞版及財經版訪問超過10次,分享有關情況。筆者留意到,除了健身業界人士外,大家(包括政府當局、媒體及市民)都未能理解業界營運的實際情況。
踏入7月,最不想見到的第3波疫情來臨,港府決定由7月15日凌晨起,12類處在3月份曾經要求關閉的處所(包括健身中心)須重新關閉,為期7日。
為了對抗疫情,業界大部份人士都支持加強防疫措施,但當局未明白,並非每一個健身及運動場地,每天進出人流會超過數百人次。1,000間健身及運動場地當中,有約80%至90%以私隱度為賣點,不會容許陌生人自出自人,同一時間在場地做運動,人數在2人至30人之間,跟傳統大型健身場地不同。說實話,任何一間商場的人流比健身及運動場地多出N倍,為何商場不用關閉?為何食肆可以經營堂食到晚上6時,健身中心又不可以?
一間200 呎的食店一小時的人流隨時超過40人,比一間小型健身中心8至10人更多,要禁止病毒擴散,是否應建議所有人留在家中更實際?
所以筆者在3月份至4月份不斷接受不同媒體訪問,是希望留下一個紀錄,讓日後檢討政策的人士或有學者/學生為健身業界撰寫研究報告時,可以有多一個參考。始終健身相對其他行業(如飲食業)是一個小行業,需要更多時間讓行業成為較受人重視的行業。
早前倒閉的健身及運動場地超過50間,若今次關閉令不斷無限延續,只怕倒閉的數量會以倍數上升,期望大家可以守得住。
(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