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馬拉松的大愛



Sara、Ryan和他們在埃塞俄比亞領養的四位女兒。

【體路專欄】10月4日,我完成了倫敦馬拉松的「線上跑」,很高興得悉美國女跑手Sara Hall於只限精英運動員作賽的倫敦馬拉松實體賽事中從後居上,超越世界一姐,以第二名衝線,消息令人非常振奮!

我多年來一直關注Sara和丈夫Ryan Hall,十分敬佩二人超卓的跑步成就,還有他們對別人的大愛 ─ 在埃塞俄比亞領養了四位孤兒,成為她們的父母。這對全職運動員所經歷的高低起伏,正正展現真正的馬拉松精神。

Ryan在2016年決定退役,數年後成為太太的領跑員兼教練,目前仍為美國半程馬拉松的紀錄保持者(59:43),是美國第一位躋身1小時大關的男跑手。他在2008年北京奧運馬拉松跑獲第10名,2011年的波士頓馬拉松跑出2:04:58美國最快成績,惜因路線下坡不合乎世界紀錄的採計規定,因此未納入正式紀錄。

倫馬比賽當天,若把「衝線」前一刻回放約40秒,就會看到在英國倫敦聖占士公園裡,37歲的Sara原本在女子組跑第三,突然在終點前「踩下了油門」急起直衝,在最後150米超前去年世錦賽金牌人馬,26歲的肯雅跑手Ruth Chepngetich(2:22:05),以2:22:01成績奪得亞軍,比PB(Personal Best)時間快了15秒,這一幕相當感人。

Sara是ASICS贊助的跑手,穿著品牌專門為她訂造的厚底跑鞋衝過終點,是相隔14年,繼另一美國跑手Deena Kastor後,再有美國跑手登上倫敦馬拉松頒獎台,更成為美國馬拉松史上第6快的女跑手。

談及比賽感受時,Sara不諱言在比賽中感覺孤獨,有別於平日的馬拉松比賽,在下著雨的賽道上,沒有平常的750,000名觀眾,只是重複地繞著公園跑19個圈。今年初,她在休斯頓半馬賽事跑出PB時間1:08:58,外界都認為她能夠狀態十足地出戰2月的亞特蘭大舉行奧運測試賽,最終卻DNF(Did Not Finish),連續兩屆錯失奧運參賽資格。

奧運會對運動員來說是終極舞台,希望總有一次能踏上。Sara坦言未能圓奧運夢令她心碎,支持她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是她對這項運動的熱愛,以及丈夫和四位女兒的支持。她希望成為女兒們的榜樣,讓她們知道不要因挫折而選擇放棄,反而要努力前進渡過難關。也就是因為她對馬拉松真正熱愛,即使疫情期間沒有賽事,仍推動自己維持訓練。

Sara不時到埃塞俄比亞接受訓練,多次探訪孤兒院,發現很多領養家庭只會考慮領養3歲以下的孤兒,年紀較大(其實也只是4、5歲)以及有兄弟姊妹的孤兒都不容易被選中。Hana、Mia、Jasmine和Lily四姊妹已等待領養好幾年,當年Hana已年滿15歲,一年後就不再合乎領養資格。Sara認為是上帝引領她遇上Hana四姊妹,讓自己和丈夫把愛帶給她們。領養當天,還把刻著「H」字母的頸鏈送給她們,代表「Hall」,即他們新的姓氏,亦代表人生的新開始。

如今Hana已經19歲,跟隨父母步伐愛上跑步,更是州際賽事的越野冠軍。Sara認為領養孩子是她做過最美好的事,形容領養孩子就像跑步,是一趟旅程。過程或許會經歷辛酸,但相信最終會是美麗的風景,是值得的。她十分感恩在上帝帶領之下,遇上Hana四姊妹,走進她們的生命,令她與丈夫的人生更富足,跟贏比賽一樣值得慶祝。

除了領養,Hall夫婦於2009年在東非成立基金會,希望幫助東非地區舒緩社會問題,改善當地貧窮環境和居民生活。他們曾在塞內加爾重建診所,在肯亞幫助興建醫院,也曾參與莫桑比克的乾淨水源工程。

馬拉松把Sara、Ryan和四位埃塞俄比亞孤兒連繫起來,這對基督徒夫婦不單為跑步付出,也為貧困國家付出,跑出彩虹之餘不忘為第三世界作出貢獻,大愛精神令人敬佩!Give them a big hand!

文:張樹槐  達人傳訊董事總經理
(本文曾於信報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