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訪】「舞動超速龍球,變做手中狂獸……」2002年在香港播映的《超速搖搖》是不少90後的童年回憶,更掀起短暫的搖搖熱潮,當年幾乎每個中、小學生都手執搖搖,玩出不同的花式。隨著這套動畫結束,搖搖再一次回到「傳統」、「懷舊」的行列,但其實香港仍有一群搖搖愛好者,堅持傳承這項人人皆知,但又不算普遍的傳統運動。
「在當年沒有電腦的年代,很多小朋友的娛樂都是走到街上玩,而搖搖就是我們其中一樣玩具……」不少80、90後都因一部日本動畫與搖搖初接觸,但對於搖搖年資長達40年、香港搖搖技術會創辦人兼名譽會長黃文健(Ken),搖搖早於「汽水公司」年代已經開始,「當年是汽水公司在香港推廣搖搖,屋邨士多不時舉辦比賽並以汽水為獎品,這些已經是小時候努力練習新招式的動力」在80、90年代,汽水公司每年都會邀請外國的「搖搖大王」來港獻技,Ken甚至會「追星」,跟隨一眾搖搖大王走訪不同地區,為的只是在沒有教學書、沒有影片的環境下,靠雙眼學習不同的花式。
自從92年搖搖公司最後一次與汽水公司合作推廣搖搖後,香港的搖搖好手連得到見工的機會都不容易。
在日子有功下,Ken的搖搖技術很快獲得「認證」,因經常贏得獎品而被士多拒諸門外,不過亦因他技術出眾,獲得國際羅素搖搖表演隊的青睞,邀請他隨隊出外表演,但在那個資訊科技仍未發展成熟的年代,所有表演都是由一封信開始,「從信件中收到機票及工作地點,其餘內容一無所知,而且自己一個出發,一去便是兩個月,說實話那時候有點怕,不過覺得這是一種光榮,所以沒想太多。」說到危險,Ken特別提到一次墨西哥之旅,「那時候我坐的車撞到其他車,結果對手持槍械走過來,確實有點嚇倒。」
多年來香港不乏搖搖好手,不過Ken已經是香港最後一代國際羅素搖搖表演隊的成員,而1992年則是關鍵的轉捩點,「要成為國際羅素搖搖表演隊的成員不是識人就可以,要經理來看過,覺得你有能力、他們有需要才有機會加入。自從92年搖搖公司最後一次與汽水公司合作推廣搖搖後,香港的搖搖好手連得到見工的機會都不容易。」話雖如此,但香港仍有搖搖好手獲邀到不同地方獻技,搖搖資歷達22年的陳文輝就是其中之一。這位香港搖搖技術會Team Yo Spinner隊長在2009至2011年贏得世界搖搖大賽指定花式冠軍,不過現在逐漸退居幕後,並視推廣搖搖為己任,「現在自己的技術未必很出色,但都希望用另一個身份幫助搖搖運動的發展。」為了有更多時間作推廣,陳文輝甚至選擇上夜班、隨時能放假的工作,一切都以推廣搖搖為首要。
花2萬元遠赴歐洲可能出賽只得30秒,但只要有機會可以證明自己的努力,一切都值得。
在香港這功利社會中,要推廣「高門檻低回報」的搖搖確實不容易,但現時仍是大學生的黃瑋傑(Jack)卻被搖搖的多變、觀賞性高所吸引。Jack接觸搖搖的初期正是本地搖搖規模最發達的時間,他與其他好手一樣都是以獎項為目標,希望到不同地方參賽,甚至渴望以搖搖成為自己的職業,但在香港要將興趣變成事業並不容易,隨著時間過去,搖搖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亦有所動搖,「以前好像熱戀期,不玩搖搖就渾身不舒服,但如今就像老夫老妻,每日都見,但感覺已經有點不同。」
身旁的林殷霆(Justin)與Jack一樣,起初渴望大舞台,即使要他花2萬元遠赴歐洲出賽30秒,他亦覺得「物有所值」,「世界賽的入圍賽每人只有30秒時間展示自己的技術,只要稍有失手已經鐵定無緣晉級。我們要自己準備機票、住宿、車費等,花費不少金錢,但只要有機會可以證明自己的努力,一切都值得。」
在搖搖界經歷長時間,4人對這玩意的熱愛已經非文字能夠形容,只要雙手閒著都會拿著搖搖把玩。在體驗各大小賽事後,4人現在的目標一致,就是希望將這玩意在香港推廣。不過,眾人面前卻有重重困難等他們挑戰,「因為動畫的出現,很多家長都慢慢接受搖搖,形象亦開始轉向正面。不過搖搖不受學校認可,在香港功利社會主義下,家長寧可讓子女花時間在音樂、精英運動等項目,令搖搖難以普及。」
搖搖近來再度回到大型商場,九龍城廣場在聖誕節期間以搖搖為主題舉行展覽,除了有Ken展示出過百款矜貴的搖搖外,亦有「打卡」區、搖搖聖誕樹,同時有陳文輝、Jack及Justin大顯身手。看到此展覽,Jack都不禁感嘆:「原來還有人重視搖搖運動,第一次看到這種大型的搖搖展覽。」作為搖搖愛好者,4人都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將搖搖這項傳統玩意傳承下去。
圖、文:彭淬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