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專欄】運動精英的啟示 : 走出陰霾



【體路專欄】綠茵場上、體育館中,掌聲響處,歡呼雷動。榮譽和汗水,在此定格。

近日歐美兩大洲的國家盃、NBA季後賽、世界女排聯賽等連場精采賽事,加上東京奧運即將舉行,這些國際體壇盛事都讓人更加關注運動競技。運動除了強身健體,還可促進及改善心理健康,但對不少頂尖運動員來說,運動所衍生的壓力卻可能危害他們的心理健康。

世界頂尖的女網球手大坂直美(Naomi Osaka)5月底宣布,拒絕參與法國網球公開賽的賽後新聞發布會,並提及這些與記者的互動,會對她造成精神傷害。她又透露自2018年在美國公開賽上擊敗威廉斯(Serena Williams)來,她一直患有抑鬱。

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刷新了10公里希臘紀錄的女跑手帕帕斯(Alexi Pappas)實現奧運夢想後,也曾陷入類似大坂的困境,她說:「世界對我的看法與自己的不相符,這是最可怕的感覺。」

不過,有人批評大坂直美作為一名取酬的職業運動員,而合約亦列明面對傳媒是她工作的一部分,她拒絕履行職責便做得不對。事實上,不少職業網球員明言是為掙錢才打球,尤其是俄羅斯及東歐的球手,他們都沒有覺得不妥。

可別忘了,正因大坂是職業球手,她出賽、晉級、勝出才有酬勞,而拒絕參與發布會及退賽,已令她蒙受了經濟損失,亦承擔了後果,情況與稱傷退賽相同。

也許,最能體會到大坂困擾的是前美國奧運游泳代表菲比斯(Michael Phelps)。他曾奪得八十多面獎牌,成就可說是超越了任何一位運動員,但這位多項世界紀錄保持者卻說「勝利並不能抹去你的情緒。」

菲比斯退役後,成為了體育界心理健康倡導者之一。作為過來人,他替大坂說出了這番心底話 : 「我們可能是世界第一,也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之一,但我們畢竟是人,處理情緒、經歷抑鬱、焦慮,都像其他人一樣,我們雖是世界第一,但不能使我們可以免受困擾及傷害。」

《英國運動醫學雜誌》也指出,在團隊運動中,頂尖男性職業運動員的心理健康問題中,達到焦慮和抑鬱程度的竟有45%之多。菲比斯十分讚賞大坂能夠坦率承認運動員的脆弱,展現了她從未被人看到的一面,是真正的強者。

網球, 澳洲網球公開賽, S威廉絲, 大坂直美, 梅祖娃, 芭迪
大坂直美

運動競技是人類追求卓越體能的表現,未必所有運動員都需要做鎂光燈下的明星。大坂直美不追求大滿貫冠軍而選擇了心理健康,值得世界認同和支持,而當她宣布退賽時,不少贊助商包括Nike、TAG Heuer等,都公開支持她。

連追求更高、更強的頂尖運動員也不能避免受情緒病的困擾,何況是我們這些比他們脆弱的普通人?

2004年奧運網球銀牌得主菲什(Mardy Fish)也曾因焦慮而退賽,他說:「運動場上,要保持堅強的心理狀態………若顯露脆弱,便會被人視為懦弱,應感到羞恥,但我正要坦承脆弱,而不覺得羞愧。」古今中外,受心理或情緒病困擾的名人、明星,實在多不勝數,他們有的克服了,有的卻因而不幸步向幽谷。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壓力和情緒,偶然受情緒困擾也很正常,只要正視它的存在,在需要時,及早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便會找到出路。

雖然不是所有情緒病都因受壓力而引致,但持續而無法應付壓力,往往便會誘發情緒病。若能有效管理、及時控制壓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防情緒病或避免情緒病復發。

如果面對傳媒是其中一個壓力來源(stressor),那適當地應對、管控壓力會是有效避免受情緒困擾的方法,這不僅適用於運動員、名人、明星及歌手,企業的高管,包括上市公司主席、執董、行政總裁等,都需要面對傳媒,遇有突發事件時的危機處理,企業公關的諮詢及顧問服務便更顯得重要,而長遠的準備,例如公關培訓,養兵千日,同樣會在有需要的時候,用在一朝。

張樹槐  達人傳訊董事總經理
(本文曾於信報刊登)

《體路》東京奧運專頁面世
《體路》繼上屆里約奧運成為本港首間採訪奧運的的網上媒體後,將再次派出採訪隊出發東京現場直擊東京奧運會,為讀者帶來最新奧運港隊消息,《體路》東京專頁已面世,全方位為讀者報導最新港隊戰報、香港奧運之代表專訪,亦有奧運項目介紹,歷史資料等,今個暑假,與你一齊 #撐起港隊! 專頁:https://tokyo2020.sportsroa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