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路東京直擊】一直以來都覺得日本人做事與安排嚴謹又有條理,所以總是幻想著今次採訪東京奧運的過程,應該不會遇上以往其他大型運動會上出現的混亂。抵日當天後還是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條理,然而原來東京奧運遇上疫情一樣會「破功」,一天之內竟見處處都是防疫漏洞!
東京奧運會一直希望採用「泡泡」形式舉行,更曾豪言選手村會是最安全的地方。然而臨近正式開幕,負面消息卻頻頻,媒體報道選手村早前出現確診個案,甚至有烏干達選手抵日後潛逃,昨日才被尋回準備遣返,連串事件讓日本防疫安全一再受質疑。日方似乎本來希望讓海外媒體成為「泡泡」一部分,藉禁止媒體前往場館或媒體中心以外的地方,及禁止在入境後首14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方法避免記者與當地市民接觸。
然而到達日本後卻發現,雖然入境程序繁複務求避免輸入個案,但海外記者在境內卻有不少與當地人接觸的機會。例如在機場前往乘坐媒體巴士時行走的就是公用通道,轉乘的士時又會穿過市民行走的通道。而且記者入住酒店後,還可以有15分鐘「放風時間」,到附近的便利店或商鋪購物,只需於門口登記住客房間及離開時間,回來後再填寫返回時間即可,程序簡單得不可置信。
小編到達首晚未吃晚飯,唯有到便利店購物食物解決,期間也至少與10位市民擦身而過。雖然未覺他們有特別留意或避開掛著記者證的我們,但總覺得店內氣氛略為奇怪,也顧不得是否自己多疑,只想盡快買完所需用品離開。不過之後發現原來酒店內有另一部升降機,到達地下可以從後門神不知鬼不覺離開,嚇一跳後立時折返。
從酒店外出工作方面,組委會則安排了媒體專車接送記者,不過原來是附近兩間酒店共用,我們要步行近10分鐘前往上落客點乘坐,途中再次與無數的上班族擦身而過。而且今次離開酒店時更加不用登記,自出自入,沒有人知道記者離開後是否前往媒體中心,大概也不會有人過問。原來漏洞真的到處都是,「泡泡」沒有一舉爆破有賴大家自律。
媒體中心內亦有採取保護措施,不過是否足夠就見仁見智,例如餐廳內有透明膠板隔著對面座位,工作枱的透明膠板則只隔開左右兩邊,而且不時有工作人員清潔消毒無人使用的位置。工作空間內有提供咖啡及熱茶等飲品,眼見大部分記者均自律保持戴上口罩,只在飲用時稍為拉下,不過就算少數記者稍為危險地在工作枱上邊吃飯盒邊工作,大家也不見得避他三分或有怨言。畢竟記者的工作有時候就是趕忙得吃飯的時間也沒有,這點相信大家都諒解。
只是記者們再自律,也有可能會踩入防疫漏洞。海外記者在抵日14天後才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之前則只可坐媒體專車或指定的士。不過日本傳媒曾報道,原來那些指定的士在沒有記者使用時,是可以如普通的士一樣接載日本市民的。也就是說「泡泡」的外圍與「泡泡」的內圍其實時刻都在直接或間接接觸,就看「泡泡」從裡面還是外面戳破,抑或剛好能維持完整。各國記者與運動隊伍匯聚緊急狀態下的東京,到底誰是安全的呢?
矛盾的是,一方面既為疫下的運動會而憂心,心裡總覺得對不起日本人;一方面又為著賽事準備開幕而興奮,暗暗慶幸比賽沒有取消。出發前不少親戚朋友都表達對奧運繼續舉辦的不解,也有人認為海外運動員應該先隔離再比賽。海外運動員如果先進行21天隔離再比賽,只怕會狀態全失;像現在這樣不隔離又擔心有患者在潛伏期內互相感染。東京奧運繼續舉辦是對是錯,每人角度不同,如何做才是正確,相信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得出共識。
圖:麥景智、何子淵
文:何子淵
《體路》繼上屆里約奧運成為本港首間採訪奧運的的網上媒體後,將再次派出採訪隊出發東京現場直擊東京奧運會,為讀者帶來最新奧運港隊消息,《體路》東京專頁已面世,全方位為讀者報導最新港隊戰報、香港奧運之代表專訪,亦有奧運項目介紹,歷史資料等,今個暑假,與你一齊 #撐起港隊! 專頁:https://tokyo2020.sportsroa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