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運動量越多越能「健心」嗎?



【體路專欄】有不同的研究和充分證據均顯示,體能活動有益健康,並有助預防非傳染性疾病,例如肥胖及過重、冠心病、二型糖尿病,以及隨年紀增長而發病率提高的認知障礙症和阿茲海默症等等。恒常的帶氧運動和阻力訓練,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風險。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建議,18-64歲的成年人宜每周進行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或每周至少75分鐘高強度的帶氧運動(或相等於混合以上兩種活動模式的時間)。此外,還應每週至少兩天進行涉及所有主要肌肉群的增強肌肉的活動。如果體能活動不足(少於以上水平),會增加約30%的整體死亡風險。

然而,運動時間越長,是否越有效益呢?「極量運動假說」(Extreme Exercise Hypothesis)說明運動量與健康效益之間的關係。參考圖一,運動量與健康效益兩者的關係呈 U 型或反向 J 型曲線。換言之,運動量增加可減低健康風險。然而,一旦運動量超過了最佳效益水平,健康風險卻會出現不降反升的趨勢。

(圖一:極量運動假說 (Extreme Exercise Hypothesis)的概念概述)

從圖一中可以看出,隨運動量增加,健康風險會明顯減少。當運動量達目前指引的三至四倍時,推算仍然可以獲得最佳的心血管健康效益。不過,當運動量達十倍或以上時(極量),即使其死亡風險較完全沒有運動的群組低,但獲得的健康效益卻比起最佳運動量的群組少(其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風險分別減少了31%和39%),不能排除此現象是由個別的統計偏差而引起的。事實上,我們也難以為運動帶來的健康效益界定明確的上限。

與跑步相關的研究

跑步是深受香港市民喜歡的運動。近年也有一些探討有關跑步與死亡風險的研究,當中包括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和統合分析(meta-analysis),主要就跑步和跑量與總死亡率、心血管和癌症死亡率的關係作出分析。研究顯示,與完全沒有跑步習慣的群組相比,跑步群組的總死亡率、心血管和癌症死亡率分別降低了27%、30% 和 23%。而不論跑量是每週一次還是每週50分鐘,均能明顯地降低死亡風險。同時,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隨著跑步次數增加會令死亡率增加。

此外,有研究指出,資深的長跑跑者患上心肌纖維化(Myocardial Fibrosis)、冠狀動脈鈣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和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較短跑齡跑者的風險較高。

心肌纖維化

在進行劇烈運動後,心肌細胞損傷和心肌纖維化的生物標記通常都會提高,但大多會在運動後的48小時內回復正常。有小部份的資深運動員有機會出現局部或擴散性纖維化,但有關纖維化相關的嚴重病症目前只有零星的研究報告,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冠狀動脈鈣化斑塊

心肌梗塞(急性心臟病發)的主要成因是冠狀動脈斑塊撕裂引致血栓塞。冠狀動脈斑塊可以劃分為軟斑塊、混合斑塊和鈣化斑塊。軟斑塊相對不穩定及容易撕裂,引發心血管病發的風險比較高。混合斑塊和鈣化斑塊可以視為損傷後修補過程產生而相對穩定。

資深的長跑跑者冠狀動脈鈣化斑塊比率明顯較高,但沒有增加非鈣化斑塊。整體而言也不會提高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賽後回復期間,非鈣化斑塊損傷會否修補而鈣化和令患者的斑塊變得穩定,相信值得進一步研究。

心房顫動

另一方面,運動量和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的關係呈反向 J 型曲線,即進行輕度至中度運動有助降低患上心房顫動的風險,可是,當運動量和相連的心臟壓力大幅提高時,相關風險卻會增加五倍。因此,建議資深運動人士定期進行檢查,提防因為心房顫動而引致中風(Stroke)或慢性心功能不全(Progressive Heart Dysfunction)等問題。

 運動猝死

當有潛在心臟病患者進行高強度比賽性運動時,會短暫地急劇增加心臟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 SCA)或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的風險。雖然如此,因運動而誘發的SCA和SCD的風險只會短暫地維持,而且並不常見。因此,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

  • 合適的運動前身體評估,及早發現潛在心臟病患者
  • 普及性心肺復甦法(CPR)訓練
  • 在運動場上配備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這對於搶救生命發揮極大作用。

總括而言,研究數據支持世衛的運動建議。透過運動改善健康其實很簡單,只要有做運動,也總比完全沒有運動好。恒常地進行中量運動的效益最高,而健康效益亦沒有明確的運動量上限。雖然高量至極量運動有助減低總死亡率,但其減幅卻不及進行中量運動。

另外,資深及高量運動者似乎更容易患上心肌纖維化、冠狀動脈鈣化和心房顫動等問題,建議定期進行檢查。

【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專欄】


文:麥耀光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
香港運動醫學及運動科學學會前會長